醫療器械監管趨嚴,企業轉型向何處去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落楠) 11月29日,在2019淮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峰會主論壇結束后,近150家醫療器械企業代表集聚淮海醫療器械供應鏈分論壇,探討在醫保控費、監管趨嚴時代,醫療器械行業轉型之道。
“行業中人常說,‘藥品的今天就是器械的明天’,從政策發文情況來看,對醫療器械的監管要達到藥品監管的力度,可能只需要三、五年的時間。”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醫藥物流分會執行副秘書長郭威認為,轉型勢在必行,企業應盡早準備。
行業發展將迎“黃金十年”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將繼續保持健康、快速發展趨勢,未來十年仍將是醫療器械發展‘黃金時代’。”分析我國醫藥供應鏈的整體狀況和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情況,郭威做出這一判斷。
從整體狀況來看,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持續增加,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醫藥供應鏈的創新應用升級,數字化、智能化成為行業主流,醫藥供應鏈整體發展態勢向好。
具體到醫療器械領域,據測算,2012~2018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從1700億元增加到5304億元,年增速始終在20%左右。同時期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從3620億美元增長到4250億美元,年增速在6%以下。對比全球市場狀況,我國醫療器械行業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但企業“多小散”,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躍升。國家藥監局發布的《2018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實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7萬家,全國共有二、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51.1萬家。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遠低于藥品行業,但生產和經營企業數量卻高于藥品行業。
郭威認為,無論從行業發展還是政府監管的角度,行業集中度的提升都是必然,醫療器械供應鏈的變革推動著企業轉型。在他看來,政策成為推動供應鏈變革的最強動力,合規化成為企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和內在要求,而在行業集中度有待提高以及供應鏈短鏈化、微利化的情況下,跨界融合、強強聯合的苗頭已現。
政策力推企業轉型
恰逢2019國家醫保談判準入藥品名單公布,醫保局工作人員“靈魂砍價”的視頻熱傳,與會代表心有戚戚,感受到轉型的迫切性。
近年來,藥品領域的法規政策文件頻發,行業監管堪稱史上最嚴。類似的情況正在器械領域顯現。有機構曾統計了2016~2018年醫療器械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政策發文情況,郭威分析發現,注冊研發和流通環節的文件數量呈現上升趨勢,且“注冊管理”“監督管理”“標準規范”為高頻關鍵詞,這折射了政府監管思路的轉變。
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醫療器械唯一標識系統試點等政策利好行業發展,但在醫保控費的大環境下,醫用耗材價格改革大幕拉開,醫用耗材“零加成”政策推行,醫用耗材領域集中采購趨勢顯現,成本壓力自市場神經末梢向供應鏈上游傳導。
無錫醫庫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涂宏鋼認為,考慮到器械耗材多為非標品,型號規格多、多訂制品、價格體系難以平衡,行業集中度低,很多領域進口產品獨大、國產品牌難以分羹,手術治療對耗材的用量難以標準化等情況,針對器械耗材的帶量采購存在客觀挑戰。
在他看來,短期以內,比起帶量采購,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國家試點影響更大。參照“三明醫改”,DRG付費客觀上會抑制器械耗材的過度使用。行業環境改變,醫療器械企要創新營銷模式,尋求低成本的營銷轉型。
產業園區助力行業升級
當下我國醫藥類基地和園區遍地開花,為了尋求差異化發展,不少產業園將醫療器械作為重點,提供研發、銷售方面的支持,這或許能為醫療器械企業的轉型提供幫助。
以徐州淮海生物醫藥產業園為例,醫療器械正是該產業園的發力方向。產業園相關負責人、江蘇華越醫療器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又彬介紹,園區將發展高端醫療器械作為重點,著力引進重大項目和產品。對于入駐的醫療器械企業,產業園落實相關扶持政策,給予研發和生產用房不設面積限制、三年貸款利息100%補貼、優先安排項目土地安置、提供研發補貼等支持。
產業園搭載了華越醫療器械供應鏈平臺。這是針對醫療器械企業面臨的挑戰而創建的、輔助企業轉型升級的創新平臺,該平臺秉持“集聚化、集約化、平臺化共享化”的理念,具有物流倉儲平臺、B2B集中采購平臺等八個模塊,能為企業提供產品、渠道等資源和B2B交易、倉儲物流等服務。
在2019淮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峰會主論壇上,產業園又宣告了醫療器械CDMO平臺建設項目的啟動。
“醫療器械CDMO平臺和供應鏈平臺將是我們產業園的兩大特色平臺。”邱又彬說,CDMO平臺能提供從生產線籌建到產品注冊的一站式服務,而供應鏈平臺則為產品的后續銷售開拓渠道,兩個平臺合力,直擊醫療器械企業的轉型痛點,為企業解憂。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