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裝備工作組:加速構建放療裝備協同創新生態體系
放射治療裝備工作組
工作組由山東省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擔任組長單位,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5個單位為成員單位,重點研究精準放射治療裝備的安全性有效性評價的新工具、新標準、新方法,共同解決放療領域核心部件國產替代問題,聚焦精準放射治療裝備,質子、碳離子和硼中子等治療系統,促進自適應放射治療計劃系統等創新產品和技術的發展。
2024年6月,高端醫療裝備創新合作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成立,下設九個工作組。平臺基于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以下簡稱器審中心)在醫療器械技術審評、規范制定、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優勢,聯合“政、產、學、研、醫”各方,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體系,加速在高端醫療裝備領域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良性互動局面。
該平臺下設的九個工作組之一的放射治療裝備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依照《高端醫療裝備創新合作平臺章程》等平臺管理要求,積極開展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工作;同時,高站位、高標準吸收高水平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相關企業作為工作組成員單位和登記單位,定期組織成員單位召開特定主題研討會,建立各成員單位秘書微信群,及時交流研討行業發展動態和技術創新方向,快速響應落實器審中心、平臺管委會及秘書處交辦的任務等,集眾智、聚合力,加速推進放射治療裝備實現國產替代。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當前,工作組主要圍繞政策、組織、技術層面,積極籌備開展各項研究項目。
在政策層面,擬圍繞粒子治療裝備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檢測標準,涵蓋電氣安全、物理質量保證(QA)及運行環境(如水電氣供應)等關鍵環節。短期目標是通過多方協作,形成對國際標準的統一解讀;長期目標是努力讓中國標準成為全球粒子治療領域的標桿,提升我國在國際舞臺的技術話語權。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擬研究同類新設備臨床評價及方案的細化要求;研究藥械聯合注冊裝備[如硼中子俘獲治療裝備(BNCT)]的注冊臨床試驗方案、評價方案。
在組織層面,工作組已向中國科協提交成立“中國粒子治療學會”的申請并獲得支持,此舉將凝聚國內專家力量,搭建跨學科協作平臺,進一步促進學術交流與技術共享。同時,圍繞政策、技術層面的研究課題成立研究組,逐步推進落實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路徑;積極申辦PTCOG-AP(亞太地區PTCOG年會)在我國山東濟南的主辦權等。
在技術層面,重離子治療聚焦多粒子(碳、氦、氧)聯合應用,結合我國自主研發的放射生物劑量模型,優化腫瘤靶區劑量分布,減少正常組織損傷;質子治療引入超高劑量率“閃射治療”(Flash)與弧形調強技術,縮短治療時間,大幅減少放療副反應;BNCT方面探索自主研發18F標記的高T/N(T/B)硼藥,研究臨床適應證及與其他治療方法的融合策略;放療計劃系統(TPS)向智能化邁進,開發整合光子、質子、重離子、硼中子等多種治療模式的一體化平臺,通過生物劑量實時引導實現個體化治療設計;軟件生態加速國產化進程,覆蓋放療全流程管理及底層軟硬件系統,響應工業和信息化部“信創政策”要求,擺脫進口依賴;影像技術深度融合能譜CT、功能磁共振與分子影像等多模態數據,構建高精度腫瘤靶區模型,為粒子放療提供動態導航;網絡與數據安全領域,基于區塊鏈構建的“粒子放療聯盟鏈”實現跨機構數據加密共享,確保患者隱私與治療數據可追溯;硬件接口方面,突破接口壁壘,實現不同品牌放療軟、硬件系統的適配。
未來,工作組將積極推進放療裝備國產化進程,為放療裝備全面實現國產替代甚至全面超越進口產品貢獻力量。(作者單位:山東省腫瘤醫院)
(責任編輯:申楊)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