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EO滅菌控制常見缺陷及監管要點分析
無菌醫療器械是一種無活微生物的產品。當醫療器械必須以無菌形式提供時,在其滅菌前應將各種非預期的微生物污染降至最低。滅菌的目的就是滅活微生物,將非無菌產品轉變為無菌產品。滅菌過程作為無菌醫療器械生產中的特殊過程,是醫療器械生產過程中需定期驗證和重點控制的過程。環氧乙烷(EO)滅菌是醫療器械領域常用的滅菌方法之一,目前,大多數無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普遍采用這種滅菌方法。
筆者自擔任醫療器械GMP檢查員以來,多次參與無菌醫療器械企業GMP現場檢查,現將近兩年來自身參與的現場檢查中與EO滅菌控制有關的監管經驗進行總結,以便為政府監管人員進行現場檢查和企業從業人員自查自糾提供參考。
EO是一種烷化劑,其穿透力強,可穿透絕大多數包裝材料和聚合材料。EO可應用于大多數不耐高溫、不耐濕的包裝材料和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滅菌,被認為是滅菌效果最好的化學滅菌劑之一。但是,EO屬于有毒、易燃、易爆物質,因此在使用時要格外小心。EO滅菌的優缺點見表。
滅菌控制常見不符合項
通過對2017~2018年來筆者親身參與及各地藥監部門公開的對40余家無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進行GMP現場檢查的結果進行匯總,我們調取其中與EO滅菌控制有關的不符合項,依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規范性文件及相關法規標準,對各不符合項按特征類型及判定依據進行歸類,最終形成10方面共性缺陷,包括滅菌確認、倉儲管理、滅菌過程控制、滅菌殘留控制、文件管理、設備管理、人員管理、銷售管理、采購管理、留樣管理。
滅菌確認 設計開發資料中未明確滅菌工藝,未見滅菌確認報告;滅菌確認報告中未明確無菌保證水平;滅菌設備再確認報告中部分檢驗項目無原始檢驗記錄;滅菌柜驗證報告中無審核人員簽字,無結果評價;未見滅菌柜所使用的計算機軟件系統的驗證資料;滅菌柜驗證報告未對加氣方式和加藥量進行確認;未規定對產品進行過程驗證、再確認的啟動條件和周期;滅菌確認文件中未對產品裝載模式、EO加注量、滅菌指示劑放置分布圖等進行規定;滅菌柜滅菌參數及滅菌柜控制軟件進行過調整和升級,但未做滅菌過程再確認即投入使用;滅菌器再驗證方案中規定的參數與標準不一致;未提供滅菌確認記錄或確認記錄不全;滅菌確認記錄中描述的參數要求與滅菌確認方案中的規定不一致;滅菌確認記錄中的設備編號與現場設備不符;滅菌確認文件中未對解析環境和時間進行明確規定。
倉儲管理 生產廠區有雜草、積水和建筑垃圾;未設置環氧乙烷解析間,或解析區面積偏小;解析間封閉、不通風;解析間排風系統設置不合理;環氧乙烷貯存區未獨立設置;環氧乙烷氣罐堆放在雜物間,未安裝溫濕度計,無相應的防火設施;原材料未明確貯存條件,未在貯存場所配置環境監測裝置;物料標識不清,例如,滅菌區的物料、外包裝材料等無貨位卡,無發放記錄;包裝材料的倉儲區環境不符合要求,對物料的貯存有影響;存放滅菌產品的成品庫的有效通風措施不足。
滅菌過程控制 對生產批號和滅菌批號之間關系的規定不明確,未明確每批產品應形成的記錄;滅菌原始記錄中未記錄滅菌開始及結束時間、滅菌批號和滅菌工藝參數(如加藥時間、用氣量、換氣次數、溫濕度、抽真空次數、生物指示劑批號等);實際滅菌操作中的部分參數與滅菌確認報告中的不一致;滅菌作業指導書中規定的滅菌參數與滅菌確認報告中的不一致;滅菌現場未見溫度控制設備,與滅菌過程控制文件中的規定不符;EO加藥間未安裝泄露監測報警裝置,無溫濕度計;滅菌柜設備操作規程中無滅菌貨物裝載圖和生物指示劑布點圖;滅菌記錄中未注明產品名稱和滅菌柜設備編號;未在滅菌原始記錄中按規定進行完整記錄。
滅菌殘留控制 未見對EO殘留物信息及采取的處理方法進行驗證的資料;無法提供滅菌殘留控制的相關原始記錄;EO殘留量檢測記錄中未記錄檢驗設備編號及檢測參數;不能提供關于EO殘留量控制水平的依據;殘留量檢驗未按檢驗規程的要求進行。
文件管理 已作廢制度文件和作業指導書未明確標識;文件記錄表單無編號;記錄中無操作人、復核人簽字;記錄表單未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審批;缺少相關程序文件及作業指導書。
設備管理 設備組件功能失效卻未進行維修,仍在使用;滅菌柜相連管道無標識;設備維護保養記錄中記載的保養頻次和項目與設備維護保養規程中的規定不一致;滅菌柜的計量設備未標明有效期。
人員管理 未對關鍵崗位人員(如滅菌操作人員)勝任工作的能力進行年度考核或評估;未提供部分滅菌操作人員、組裝操作人員的體檢報告。
銷售管理 銷售記錄無文件編號,記錄滅菌批號信息與滅菌批號規定不一致,未記錄購貨單位聯系信息,部分未記錄滅菌批號、生產批號、滅菌失效期。
采購管理 企業委托EO滅菌協議書已過期。
留樣管理 每個滅菌批次實際留樣數量與留樣管理規定不一致。
可以看出,EO滅菌控制的常見共性缺陷數量多、分布廣泛,涵蓋采購、生產、檢驗、倉儲、銷售這一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全過程。這反映出生產企業相關從業人員對近年來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配套指導原則、指南及相關行業標準的理解存在較大偏差,在執行上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經過進一步統計可看出,滅菌控制的常見共性缺陷達53種,其中以滅菌確認、倉儲管理、滅菌過程控制三方面的共性缺陷數量最多,占比分別為26%、19%和17%,三者合計占比達62%。這一方面反映出生產企業在滅菌設備的系統設計、安裝和驗證方面,經驗嚴重不足;另一反面反映出滅菌操作人員缺乏系統培訓,在按照法規標準要求制定適合本企業產品的滅菌工藝文件、操作規程、檢驗規程,并嚴格按照文件要求進行記錄上意識薄弱,給滅菌的安全性、有效性帶來隱患。
滅菌控制GMP監管要點
根據對以上常見共性缺陷的分析,并結合自身檢查經驗,筆者針對無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滅菌控制環節,總結出人員、設施、設計開發、文件控制、生產管理、質量控制、銷售7方面的監管要點。
人員 滅菌控制相關崗位操作人員和檢驗人員是否經過專業技術培訓;是否具備實際操作技能;是否按規定進行定期體檢。
設施 滅菌車間是否設置在專用房間內,是否有相應的安全、通風和排毒設施;EO存儲區域是否獨立并且通風;解析是否在獨立的柜室或房間內進行。
設計開發 是否進行了滅菌確認,包括安裝確認、運行確認和性能確認;是否對再確認啟動的條件和周期進行了文件規定;滅菌確認報告中是否規定了滅菌參數和無菌保證水平、滅菌產品的呈現形式、產品裝載模式、解析的條件、產品的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的可接受水平;微生物性能驗證中是否對生物指示劑枯草芽孢桿菌的放置進行了規定。
文件控制 是否制定了批號管理文件,并對生產批號和滅菌批號的組批方式進行規定;文件是否都有審核人和批準人的簽字;記錄是否都有操作人員和復核人員的簽字。
生產管理 滅菌記錄中是否完整記載每批產品的滅菌參數(包括滅菌溫度、相對濕度、EO暴露時間、EO濃度等)、相關設備編號、滅菌日期,并有操作人員與復核人員的簽名。
質量控制 是否明確對于EO滅菌殘留量的控制水平及檢驗方法;是否具備對EO殘留量進行檢驗的能力并按規定進行檢驗;是否對滅菌設備上的計量器具、滅菌前后所用的檢驗設備按規定進行定期校驗;相關設備、器具是否處于有效期內。
銷售 銷售記錄表單中是否完整記錄產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批號、有效期、購貨單位名稱及地址、聯系方式等。
以上要點基本涵蓋了政府監管人員最常關注的現場檢查切入點,通過這些切入點,監管人員可以更高效地發現滅菌控制環節中的問題,并通過溯源實現對整個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的全面監督檢查。
近年來,無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成為醫療器械GMP飛行檢查的關注重點。對于這部分企業來說,滅菌控制是無法回避、需重點研究的系統性工程。生產企業從業人員可通過了解上述共性缺陷,掌握監管要點,在日常工作中配合法規標準的學習進行自查自糾,快速提升企業生產質量管理水平。政府監管人員則可通過系統了解法規標準的判定準則,掌握滅菌控制常見的共性缺陷特征,統一判定尺度,提升檢查效率。
【摘編自:唐劍,姚鵬.無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滅菌控制常見缺陷分析及監管要點梳理[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9.10(189):41-45】
(責任編輯:何璇)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