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談(三)|科學評估精準控制減負提效
傳統的中藥生產質量控制高度依賴“終端檢驗”模式,即對入庫的原輔料、包材以及生產過程中的中間產品、最終成品進行全項檢驗。這種模式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安全,但也存在諸多弊端,比如重復檢驗導致人力、設備、時間等成本高昂,資源消耗大;檢驗等待會延長物料流轉時間從而影響供應鏈響應速度?;陲L險評估策略,把握質量傳遞規律,精準控制,科學引用數據,可以助力企業減負提效。
隨著新修訂《藥品管理法》深入實施,藥品監管模式正向基于科學和風險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轉變?!吨兴幧a監督管理專門規定》(以下簡稱《專門規定》)基于風險控制策略,允許藥材、中間產品、成品基于風險評估實現豁免檢驗。比如,明確持有人或者生產企業可以基于質量風險,對分批次購入同一批號的符合中藥材GAP的中藥材,在完成首次到貨的中藥材全項檢驗后,對后續同批次中藥材采取部分項目檢驗的方式進行驗收入庫。明確持有人或者生產企業可以通過風險評估,研究建立適宜的質量控制方法,使用待包裝產品檢驗結果進行成品的質量評價。生產企業通過凈選除雜、干切或者粉碎等加工過程對其采購的中藥材前處理的,可以研究建立適宜的質量控制方法,通過質量審核和風險評估,引用中藥材部分項目檢驗結果進行產品的質量評價。
這些舉措充分體現了科學監管理念,在充分考慮風險的基礎上,對管理要求進行合理優化,有充分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產品質量不能僅依靠檢驗,而是要通過良好的管理和設計生產出來。比如,企業建立成熟、可靠的供應商質量體系是豁免藥材部分檢驗項目的前提,意味著將質量控制重點從“對供應商的產品檢驗”擴展至“對供應商的體系審計和監督”,意味著藥品生產企業要進一步強化對上游供應商的選擇評價與批準、定期審計、運輸條件驗證、檢驗結果對比等嚴格的供應商管理措施?!秾iT規定》充分呼應了ICH Q9《質量風險管理》的管理理念,基于對生產工藝的深刻理解和精準控制,對生產過程進行關鍵質量屬性和關鍵工藝控制點評估,對擬豁免的檢驗項目進行風險識別、分析和評價,評估其對于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的潛在影響,確保風險可控、可接受。
中藥生產企業正朝著生產智能化、質量管理數字化發展,通過對科學知識、驗證數據、風險管理、供應商體系的復雜系統的建立和應用,會加速這一進程;而以風險為導向、以數據為驅動、以過程質量管控為基礎的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提升企業運營效率、供應鏈響應效率及產品質量穩定性,最終賦能中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董新娜 劉冊家)
(責任編輯:宋莉)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