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還在恐懼胃鏡檢查嗎?試試它吧!
《西游記》中,孫悟空能變成小蟲子飛進鐵扇公主的肚子里,沒想到有一天,胃鏡檢查也能變得像故事一樣,患者只需吞進去一顆小膠囊,胃里的一切都能展現在醫生面前。這顆小膠囊是什么?它是怎么工作的?哪些人群適合使用?檢查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項?今天,讓我們一起揭開這顆神奇的小膠囊——膠囊胃鏡的廬山真面目吧!
什么是膠囊胃鏡?有哪些特點?
膠囊胃鏡全稱為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是能夠對人體胃部進行精準檢查的“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類似于膠囊帶有攝像頭,醫生通過軟件實時精確操控的體外磁場來控制膠囊機器人在胃內的運動,改變膠囊姿態,按照需要的角度對病灶重點拍攝照片,全面觀察病灶。圖像傳輸至便攜記錄器,數據導出后還可回放,旨在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檢查結束后,膠囊胃鏡隨胃腸的蠕動排出體外。膠囊胃鏡具有無痛、無創、無死角、無交叉感染等特點,且操控精準。
膠囊胃鏡、膠囊內鏡、無痛胃鏡,傻傻分不清?
膠囊內鏡的全稱是“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系統”,它的大小外觀貌似藥物膠囊,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在概念和功能上包括膠囊胃鏡、膠囊腸鏡、結腸鏡。目前所稱的膠囊內鏡實際是膠囊小腸鏡,主要用于診斷小腸疾病,而膠囊胃鏡主要用于胃疾病檢查。
由于腸道通道狹窄,因此膠囊內鏡無需姿態控制器,其隨腸道的蠕動前行,拍攝消化道內的圖像,無線傳輸給體外的圖像記錄儀;但胃是大體腔,為防止漏診和誤診,須對膠囊內窺鏡進行主動控制,因此膠囊胃鏡在設備構造上增加了姿態控制器對膠囊胃窺鏡進行磁控,能對胃腔的賁門、胃底、胃體、胃角、胃竇、幽門等部位進行全方位、高效順暢地檢查。此外,配合姿態控制器在胃部檢測而進行圖像記錄的記錄儀呈背心狀。
無痛胃鏡是在普通胃鏡基礎上進行特殊的全麻,讓患者在睡眠過程中完成胃部檢查,沒有任何感覺。其檢查方法和過程與普通胃鏡一樣,把攝像頭通過軟管插到患者的胃里。膠囊胃鏡雖然也是無痛,但本質上是一種新設備、新手段。
膠囊胃鏡適用于哪些檢查?
膠囊胃鏡主要用于胃疾病檢查,能夠嚴格按照胃底、賁門、胃體、胃角、胃竇、幽門的順序對胃部進行依次有序的系統圖像采集。適用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身體虛弱、害怕插管不愿意做胃鏡檢查的人群,以及胃癌高危人群篩查的患者。其主要應用于如下檢查:
(1)需行胃鏡檢查,但不愿接受或不能耐受胃鏡(包括無痛胃鏡)檢查者;
(2)健康管理(體檢)人群的胃部檢查;
(3)胃癌初篩;
(4)檢測藥物(如抗血小板藥物、非甾體類消炎藥等)相關性胃腸道黏膜損傷;
(5)部分胃部病變的復查或監測隨訪,如胃底靜脈曲張、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規范治療后、胃息肉等;
(6)胃部分切除及內鏡下微創治療術后的復查隨訪。
需要注意的是,吞咽障礙、腸梗阻、安裝心臟起搏器的人群,孕婦和對高分子材料過敏者不適合做膠囊胃鏡檢查。
膠囊胃鏡檢查前有哪些注意事項?
首先,檢查前需禁食12個小時以上,保持胃內沒有食物殘渣,不喝帶有色素的飲料。其次,檢查前1-2小時服用去泡劑,把胃液表面的泡沫以及黏液去除干凈,保證胃黏膜充分的暴露。同時,需確保患者沒有消化道梗阻癥狀,以及沒有巨大的憩室。最后,檢查中不攜帶磁吸物品,不穿戴金屬飾品,例如手表、手機等。
膠囊胃鏡多久能排出來?
從吞入到排出大約需要24小時,膠囊胃鏡會跟隨新陳代謝自然排出體外,一次性使用,無需回收。膠囊胃鏡一般無副作用,但也會出現膠囊滯留或破裂的可能性。
做完膠囊胃鏡檢查,如果膠囊停留在狹窄近端兩周以上未能排出體外,則屬于膠囊滯留。膠囊滯留主要因腸道無法正常蠕動,不能讓膠囊正常排出體外,一般會出現在小腸病變的患者中。如果發生了膠囊滯留,可經過藥物,如應用瀉藥、停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克羅恩病患者可給予類固醇激素、Remicade治療,等待膠囊的排出;或者進行外科手術或者小腸鏡取出術。
膠囊胃鏡費用貴嗎?可以醫保報銷嗎?
一般情況下,國產膠囊胃鏡檢查費用在3000-4000元,因地區、醫院等級的不同,費用也會不同。由于各地醫保政策不同,膠囊胃鏡目前還沒有全面進入醫保,但上海市、武漢市已將磁控膠囊胃鏡檢查納入醫保,但屬于限指征支付項目,限經胃鏡、腸鏡檢查不能明確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文字整理:姜秀平;審核專家: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王華麗)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