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軟醫療:繪就國際化發展藍圖
圖為東軟醫療首席執行官武少杰。
5月14日,第81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上海開幕。
這一天,CMEF現場人潮涌動,有的洽談業務,有的參觀展區,還有各種獨具創意的廣告宣傳,一派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場面。
這一天,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在現場為集影像云、醫學影像智能診斷平臺、臨床診療解決方案、醫院設備平臺運營服務于一體的MDaaS(戰略性產品線)舉行了首發式,同時還展出了256層寬體能譜CT、無軌懸吊雙中心七軸智能血管機等10余款醫學影像產品和解決方案。
東軟醫療首席執行官武少杰告訴記者,東軟醫療已經發展成為“以影像設備為基礎的臨床診斷與治療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為1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9000多家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總裝機量達到3萬余臺。
推動業務向全球邁進
20世紀90年代,我國大部分醫院還在依賴國外的二手CT,醫療水平和患者健康得不到切實保障。“那個時候,在關鍵技術和關鍵部件方面,我們總是受制于人。”武少杰說,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當年東軟在極其困難的技術和資金條件下,毅然投入到國產CT的研發和產業化事業中。
自1997年起,東軟的第一代創業者們,心懷激情和夢想,用他們的才智,克服了沒有技術、沒有供應商、沒有圖紙等重重困難,研制出第一臺國產CT。這不僅開創了以PC機代替陣列處理機的技術潮流,引得國外品牌
爭相仿效,而且還迅速迫使進口產品整體降價達30%,一舉驅散了籠罩在國人頭頂的壟斷陰霾,開啟了大型醫療設備國產化的歷史篇章。
為了更好地將國產CT產業化,1998年,東軟醫療公司宣告成立。從此,東軟醫療開啟奮力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征程,力爭在大型高端醫療設備領域擁有自主創新品牌。
進入21世紀后,隨著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東軟醫療在市場中的份額越來越大,逐漸具備了與國際廠商一較高下的能力。2000年,東軟醫療向歐洲出口第一臺CT,向國際化邁開了可喜的一步。這也標志著以東軟醫療為代表的中國大型高端醫療設備制造企業,正式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競逐中。
企業發展需要不斷推出新產品,需要研發團隊持續跟進。自2015年以來,東軟醫療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以及海外成立了整建制的研發團隊,通過采用捆綁式CPU設備與CAD軟件結合、面向專科醫院推進研發、開發移動(床旁、車載)設備、與國際廠商進行開放式合作等方式,不斷提升產品和技術創新水平,推動公司業務不斷向全球邁進。
目前,東軟醫療的研發、生產、服務、物流等網絡已擴展到世界各地,在海外建立起7個子公司、1個辦事處、10個海外服務中心和12個海外物流中心等,以隨時響應全球客戶的需求。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
在2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東軟醫療依托東軟集團和東北大學的產學研資源,不斷提升研發實力,一次次改寫中國醫學影像設備發展史——中國第一臺全身CT、第一臺螺旋CT、第一臺超導磁共振(1.5T)、第一臺DR設備、第一臺三維彩超等里程碑式的創新成果,都在東軟醫療誕生。
2018年,東軟醫療又推出了擁有多項專利的256層寬體能譜CT和無軌懸吊雙中心七軸智能血管機,加速高端醫療設備的進口替代。
“過去,我們沒有高端的國產血管機,國內市場幾乎被幾家進口公司壟斷,他們的占有率達95%以上,而國內企業的占有率還不足5%,主要集中于低端產品。”武少杰說,“心血管的治療,涉及心臟、神經等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如果機器有問題,那就是大事故。因此,質量安全有效才是我們追求的根本目標。”
2016年,東軟醫療在北京組建團隊開始立項研發;2018年,東軟醫療推出了一款填補國家空白的無軌懸吊雙中心七軸智能血管機。
據了解,這款高端的智能血管機,除了搭載智能人機交互系統與AI低劑量成像平臺外,還融合了雙旋轉中心機械結構、高熱容量X線球管、第三代數字平板探測器等技術,大大提升了影像清晰度和介入術中的醫患體驗。目前,無軌懸吊雙中心七軸智能血管機已經在北京協和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八臨床中心、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做了幾百個病例的臨床試驗。
“我們很高興,也非常自豪推出這款高端產品,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這是我們企業發展的戰略舉措,目的是讓中國的老百姓也能用得起高端醫療器械,并且用得好、用得方便,這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武少杰說。
在這次CMEF上,東軟醫療還發布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單晶探頭四維彩超系統。今年3月,東軟醫療收購了全球領先的高端探頭制造廠商韓國Humanscan,實現了完全控股,使公司在產品技術水平上有了很大的飛躍。
企業發展,除了做好硬件以外,在軟件方面該如何發力?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背景下,東軟醫療的最佳價值,應該體現在與臨床更好結合、提供更多的臨床解決方案、幫醫院提高運營效率和診療水平等方面,這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選擇。”武少杰表示,基于這些思考,東軟醫療推出了全新的MDaaS戰略性產品線。
——影像云,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將傳統的院內影像服務拓展成為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影像傳輸、存儲、管理、共享產品,為影像的云端應用提供平臺。
——醫學影像智能診斷平臺,由醫學智能軟件構成的開放式平臺,可輔助醫生診斷,幫助醫生減輕工作負擔、提升診療水平。
——臨床診療解決方案,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醫學方法和流程相融合,為專科疾病提供軟硬件協同、上下級醫院聯動的診療解決方案。
——醫院設備平臺運營服務,即通過提供軟硬件設備、業務培訓、運營服務、合作經營等方式為醫療機構賦能的服務模式。
踐行“一帶一路”倡議
東軟醫療在非洲開展的項目,前不久成功入選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成為他們國際化進程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武少杰介紹,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中,與東軟醫療合作的已達50余個,比例超過80%,共計實現裝機量達千余臺。
以肯尼亞標桿項目為例,東軟醫療作為肯尼亞政府“全民健康覆蓋計劃”的核心合作伙伴,為肯尼亞定制化地提供“高端醫學影像設備集成解決方案”,使醫療診斷服務快速覆蓋至肯尼亞的37個郡、約3000萬人口,服務該國總人口數的76%,使當地居民足不出郡就能享受到及時的診治,大大提升了肯尼亞政府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肯尼亞項目僅僅是東軟醫療在“一帶一路”沿線眾多項目的一個縮影。通過這些項目,東軟醫療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在為廣大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帶去健康福祉的同時,促進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心相通。
更為重要的是,東軟醫療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的不只是設備,還提供本土化的服務和定制化的基于醫學影像設備的綜合性解決方案。通過本土化深耕細作,東軟醫療在為沿線國家和地區提升醫療服務范圍和能力的同時,也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東軟醫療未來會更加國際化,我們的員工也會有不同種族、各種膚色。”武少杰說。
2019年即將過半,武少杰用“非常非常忙”來回答記者關于今年工作狀態的提問,他說:“發展不忘來時路,每次新產品發布,每幫助醫院和患者解決一個醫療問題,大家都感到非常充實。無論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累,都是值得的。”
采訪結束,記者下意識地望向展區上方東軟醫療的Logo——“Neusoft東軟醫療”,感覺特別真實、溫馨而美好!(記者 涂桂林)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