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兒童過敏性疾病 需要從源頭進行“治理”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生健康委兒童用藥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二院博士生導師王有鵬教授在臨床診療中發現,近年來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患兒比重大大增加。在診治此類疾病時,他認為開展過敏原檢查是十分必要的。
四種疾病與過敏脫不了干系
數據顯示,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的過敏癥發病率高達30%,常見病癥有過敏性鼻炎、哮喘、咳嗽、咽喉炎、紫癜、濕疹、尋麻疹、結膜炎、腹瀉等。
那么,臨床中與過敏密切相關的最常見病有哪些?王有鵬開列出的名單主要有: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腹瀉,在這些疾病的背后,都有“過敏”的深度參與。
這其中,支氣管哮喘是最主要的過敏性疾病,由其產生的氣道敏感和憋悶狀態常給患兒帶來巨大痛苦。引發哮喘發作的幕后“推手”有吸入性變應原,如塵螨、粉塵、植物花粉、動物皮屑等;食物,如某些蛋類、海鮮等;藥物,如阿司匹林等。作為一個全球性健康問題,過敏性鼻炎同樣是較為常見的兒童過敏性疾病,對病人的折磨長期而持久。特異性抗原(導致機體免疫反應的物質)、特應性個體(即個體差異、過敏體質)、特異性抗原與特應型個體二者相遇,往往是此病發生的3個必要條件。
而過敏性皮炎是指人體接觸到某些過敏源而致皮膚紅腫、發癢、風團、脫皮等皮膚病癥。患兒因為極度瘙癢,撓抓患處極易出現皮膚紅腫、龜裂、浸出透明液,最后變硬、脫屑。過敏性腹瀉則是孩童對某種食物或物質過敏所致,多數在2月齡時出現,主要癥狀主要是反復腹瀉,一般為爛便,或者粘液血便,常伴有惡心、嘔吐、腹痛,部分患兒并發皮疹,且可能合并哮喘。
查清過敏原,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王有鵬認為,篩查過敏來源對于從源頭上防治兒童過敏性疾病大有裨益,因此過敏原檢查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王有鵬介紹,過敏原根據侵入途徑可分為接觸過敏原、吸入過敏原、食入過敏原等幾大類。很多過敏患兒的父母僅憑經驗,主觀猜測是哪種過敏原在幕后作祟,這種自行評估的效果差強人意,漏查過敏原,耽誤了醫治,對患病兒童有害無益。而客觀的診斷可幫助醫生遣方用藥,也能幫助患兒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意識地規避“危險物”,以免再次經歷過敏的困擾。
臨床中過敏原檢查總體上可包括飲食物和接觸物兩項結果。王有鵬解釋,飲食過敏又常被稱為“食物不耐受”,這類疾病病情隱匿難以自查,食物抗原反復刺激機體,各系統疾病遷延不愈。王有鵬建議:對于食物不耐受的兒童,要對日常飲食調整3-6個月,相關指標一般可降到正常水平。忌食3-6個月后,再次進行食物不耐受復查,如果原有陽性食物轉為陰性,則可以慢慢嘗試重新食入這些食物,但不同食物的重新納入時間至少需要間隔一周左右。對于素來就有過敏的孩子,建議每半年復查一次過敏原,根據過敏物質的改變,有針對性地預防,以及對再次檢查轉為陰性的食物,可酌情適度添加。
另外,對食入物過敏原的檢測值,通常分為陰性、輕度、中度、重度四個等級。一般情況下,顯示陰性類別可正常食用;輕度過敏物輪替或減少進食頻率,盡量少吃,減少接觸;中度過敏物建議忌食,絕對不要接觸;重度過敏的食物及復合制品應從食譜中剔除,此類食物的重新納入需要經過復查過敏原。王有鵬強調說,在過敏性疾病發作期間,應盡量切斷各等級過敏性食物的攝取,以加快機體自身修復進程,但若患兒過敏飲食物極為眾多,全部忌口并不現實,可酌情少量攝入輕度過敏性食物,同時家長緊密觀察患兒動態,一旦過敏反應加重應立即停止食入,并及時就醫。
王有鵬告誡,在確定兒童患有過敏性疾病,預防過敏再度發生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出過敏原并杜絕反復接觸。過敏性疾病的預防重于治療,作為醫生利用藥物能夠緩解患兒的不適癥狀,但只是解決了一半問題,而切斷過敏源則是防范本病另一個重要的方面,需要患兒、家長與醫者相互配合,方可收獲良效。
日常生活對兒童過敏咋防范
王有鵬指出,日常注意生活起居、飲食調理和適當的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的抗病力,對預防過敏有所助益。
王有鵬提出如下七項措施,供孩子家長參考——
一是父母一方或雙方屬過敏體質者,應積極檢測過敏原,加強日常調護,降低遺傳給孩子的幾率。
二是提倡母乳喂養。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里面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細胞、溶菌酶、乳鐵蛋白等,有助于增進嬰兒抗感染能力。
三是適當的體格鍛煉,有利于增強小兒體質及對疾病的防御力。在體育活動的同時,還要充分接觸流動的空氣,多接受陽光照射,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進而使兒童身體強壯起來,逐步抵御外界不良環境的侵襲。
四是外出時給兒童戴上口罩罩住口鼻,減少與污染空氣的接觸,亦可減少外出發生交叉感染的機會。對于確診有過敏性疾病的孩子,應盡量避免接觸毛絨玩具,并禁止飼養各種寵物。
五是家長應及時打掃室內衛生,經常清洗地毯,更換床單被罩,定期清潔空調濾網等。尤要注意清理物品表面灰塵,減少環境中灰塵量,定期通風換氣,保證每天至少開窗1-2次,每次約10-15分鐘,保證室內空氣流通。
六是家長應合理安排兒童飲食,避免進食過敏性食物,忌食寒涼、濃咸、油膩、辛辣類食物,保證清淡、營養,以粗糧和蔬菜為主。
七是按時預防接種麻疹、百日咳、風疹等的預防針,為小兒構筑起堅實的“防火墻”,從根本上切斷這些呼吸道傳染病在人群中的傳播流行。
王有鵬最后總結說,以上方法旨在減輕過敏幾率,對天生過敏性體質的孩童,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調動起免疫細胞,加大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及自我保護潛能,以改善過敏體質,并徹底脫敏。(衣曉峰 劉璐佳)
(責任編輯:姜秀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