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心頭大患”:冠心病的中西醫結合防治
在我們的身體里,心臟是一座永不停歇的發動機,通過復雜的血管網絡為全身輸送著富含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血液。然而,當為心臟自身供血的冠狀動脈因“年久失修”發生堵塞時,心臟便會陷入缺血危機。這就是冠心病,現代人的“心頭大患”。
什么是冠心??? 血管的“交通堵塞”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中老年人常見心血管疾病,其發病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通俗地說,就是心臟血管的“交通堵塞”。
“道路”損壞(血管內皮損傷)
高血壓、高血糖、吸煙等因素會損傷血管內壁原本光滑內膜,就像一條平整的馬路出現了破損。
“垃圾”堆積(脂質沉積與斑塊形成)
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LDL-C)會從損傷處鉆進去,沉積在血管壁內。針對這一機制,我們自身機體會調動巨噬細胞等來清理,完成清理任務的細胞們最終死亡,與脂質混合形成像粥一樣的黃色斑塊,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會使血管壁變厚、變硬,導致血管管腔變窄。
“堵車”與“事故”(心肌缺血與梗死)
當斑塊逐漸增大,血管狹窄(通常認為超過50%-70%)時,在運動、情緒激動等心臟需氧增加的情況下,血流無法滿足需求,就會引發“心絞痛”(胸部壓榨性疼痛、胸悶、氣短)。這是“慢性堵車”。更危險的是,部分不穩定斑塊,好比皮薄餡大的餃子,一旦破裂會迅速形成血栓,徹底堵死血管,導致“急性心肌梗死”。這是“重大交通事故”,隨時可能危及生命。
冠心病的典型癥狀表現為胸悶、胸痛,常在活動后或寒冷、飽食、情緒激動時誘發,通常持續時間約3-5分鐘,疼痛部位常位于左側胸前區,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頸部或下頜,這種疼痛常常在休息后或服用擴血管藥物(如硝酸甘油等)后緩解,部分患者可伴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難等。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并不會出現典型的悶痛癥狀,“靜悄悄”的冠心病更需要提高警惕。
現代醫學如何防治冠心??? 建立立體防線
現代醫學對冠心病的防治已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ABCDE”方案,這是一場立體的防御戰。
A.抗血小板(Aspirin)、ACEI/ARB類藥物
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栓形成;使用普利類(ACEI)/沙坦類(ARB)藥物控制日常血壓。
B.β阻滯劑(Beta-blocker)、控制血壓(Blood Pressure)
β阻滯劑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嚴格控制血壓。
C.戒煙(Cigarette quit)、降膽固醇(Cholesterol-lowering)
吸煙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險因素,積極戒煙是冠心病患者最基本的臨床處方,也是預防冠心病極具性價比的日常措施;他汀類藥物仍是目前降脂方案的基石,目前還有PCSK9抑制劑、siRNA抑制劑等皮下注射類藥物在臨床廣泛應用。
D.合理飲食(Diet)、控制血糖(Diabetes control)
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嚴格控制血糖,警惕“糖前期”狀態,“糖友們”則需嚴格管理日常血糖。
E.運動(Exercise)、教育(Education)
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量有氧運動;學習疾病知識,提高依從性。
對于嚴重狹窄、具備手術指征的患者,則需在臨床醫生的指導評估下選擇通過介入手術或外科搭橋手術來重建血運。
這套方案是目前臨床上有效干預的處方,其中藥物的使用需遵循心血管科??漆t生的建議。
中西醫結合的特色與優勢
中醫藥在防治冠心病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優勢。它強調整體調節和辨證論治,對不同的患者群體因人、因時、因地的針對性干預治療,尤其在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和穩定病情方面作用顯著。
在中醫理論中,冠心病屬于“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疇。其核心病機是“心血瘀阻”和“氣滯血瘀”,中醫認為心氣不足、陽氣虧虛,無法推動血液運行,加上痰濁、寒凝等邪氣閉阻心脈,導致氣血不通,“不通則痛”。因此,治療的關鍵在于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活血化瘀法是中醫臨床治療冠心病最常用的治法,針對“血瘀”核心,常使用含有丹參、三七、川芎、紅花等成分的藥物,如復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以復方丹參滴丸為例,臨床研究證明,復方丹參滴丸可以有效擴張冠狀動脈、減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在冠心病支架術后患者群體中,可以有效緩解術后心絞痛的發生。
根據不同的病機和體質,中醫臨床會在充分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運用或配合化痰泄濁、疏肝理氣、溫陽散寒、益氣養陰等方法,三因制宜,對癥處理。
當然,中藥和中成藥起到的往往是輔助治療作用,無法完全取代西藥和手術,中西結合,相輔相成,才能筑起更健康的橋梁。
生活方式的干預 最好的“預防藥”
“上工治未病”,冠心病的預防永遠重于治療,而疾病預防的關鍵往往就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是一些關于如何調整飲食生活方式的建議:
1.飲食調控
低鹽低脂飲食,可以參考地中海飲食或DASH飲食原則,多蔬菜水果、全谷物、優質蛋白(魚、禽),少紅肉、少油膩、少鹽糖。
2.適量運動
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
3.控制體重
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18.5-23.9之間,控制腹圍。
4.戒煙限酒
徹底戒煙,遠離二手煙,盡可能減少酒精攝入。
5.保持心態
維持樂觀平和,學會釋放壓力,避免情緒劇烈波動。
6.定期復查
定期體檢,規律監測血壓、血糖、血脂,防治結合。
冠心病是一場持久戰,但絕非不治之癥。面對疾病,我們無需過度恐慌。現代醫學提供了強大的防治經驗體系,而中醫藥的智慧,為我們提供了另一條有效的路徑,體現了“中西醫并重”的特色防治理念。
最終的成功,依賴于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醫生制定科學、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患者則要堅定執行醫囑,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如此雙管齊下,方能真正疏通生命的要道,讓心臟有力、持久地為我們的美好人生跳動。
重要提示:本文為科普知識,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診療方案請務必在心血管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責任編輯:宋莉)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