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醫療引領構建房顫診療服務生態圈
今年6月6日是第八個“中國房顫日”。今年“中國房顫日”,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生醫療)攜手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開展以“消融陰霾,重獲‘心’生”為主題的“醫路相伴——中國房顫日公益健康教育項目”,傳播房顫相關健康信息,推動房顫的早診早治和診療規范化。
“我們希望能夠讓公眾更多地了解房顫發病機制、臨床治療有更多的選擇,讓醫療領域創新產品和技術惠及更多患者。”日前,強生醫療心血管及專業解決方案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曦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圖為醫生通過三維標測系統對房顫患者進行射頻消融手術。強生醫療供圖
早診早治很關鍵
近年來,受人口老齡化、慢性心臟病發病人數增加等因素影響,我國房顫發病率逐年上升。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房顫患者人數已超過1000萬。房顫成為我國公眾健康的重大挑戰之一。
房顫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表現,按持續時間可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有數據顯示,約1%的房顫患者年齡小于60歲,而75~84歲年齡組的發病率則高達12%。房顫可使腦卒中風險增加5倍。因房顫發病率高、認知度低,一旦發作,將增大卒中發生的風險。
當前,隨著智能手環等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心率監測并非難事,且基礎醫療設施的完備也使心電生理檢測更為便利,這些都為房顫早期診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對于房顫治療,很多患者仍傾向于選擇傳統的保守治療方式,即藥物治療。專家指出,藥物能幫助患者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并預防血栓栓塞并發癥,但藥物治療并不能治愈房顫。以老年患者為例,隨著年齡增長,房顫不斷加重,抗心律失常和抗凝藥物治療并不能阻止從陣發性房顫向持續性房顫發展。
隨著老齡化進程加速,中國房顫病患數量或將快速增長,加之腦卒中、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將加大現有醫療資源壓力,為公共健康和醫療資源使用帶來諸多挑戰。如果因貽誤治療而發生卒中,那么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的醫療費用則更為可觀。根據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測算,我國每年房顫導致腦卒中的治療成本高達49億元,房顫及其并發癥間接經濟損失高達42億元。
因此,日常生活中公眾要樹立“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觀念,注重心臟健康和常規檢查,以預防和減少房顫的發生。
圖為強生醫療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展示的多電極射頻球囊消融導管。本報記者 落楠 攝
新技術帶來新希望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群眾的健康意識日益增強,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顫患者希望得到更好的救治。過去5~10年,隨著科技發展,房顫的臨床治療方法不斷更新,壓力導管、三維房顫標測、量化消融等技術或產品陸續應用于臨床治療,它們給房顫患者帶來更多治愈的希望。
“房顫是可以治愈的。”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馬長生表示,絕大多數導致房顫的異常電活動來自肺靜脈,通過射頻消融手術可隔離肺靜脈異常電活動,達到根治房顫的目的。作為一種微創介入手術,射頻消融技術成熟、安全,患者身體負擔小。
據介紹,射頻消融手術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醫生通過周圍靜脈血管將心導管送入左心房,同時模擬出心腔三維結構,在左心房與肺靜脈相連的部位沿肺靜脈開口進行環狀消融。
盡管射頻消融手術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目前我國每年選擇接受該項治療的房顫患者仍不到6萬人次。
“射頻消融手術對操作精準性和設備靈活性有著極高的要求。目前射頻消融手術在臨床使用的主要障礙之一,就是能夠獨立完成該手術的醫生較少,中青年醫生相關臨床實踐機會不多、學習‘曲線’長。”陳曦直言。
為了讓更多患者受益新技術、新產品,強生醫療積極推動房顫消融手術醫生培訓,成立強生醫療心電生理學院以支持開展醫學專業教育。借助這一平臺,強生醫療將房顫量化消融形成標準術式,明晰培訓路徑,通過4~6個月時間幫助醫生掌握房顫消融技術,大大縮短中青年心內科專家的學習“曲線”。據悉,強生醫療心電生理學院每年可為100位心內科醫生提供培訓支持,幫助其達到獨立進行房顫射頻消融手術水平。
與此同時,強生醫療還升級消融手術設備軟件系統,促進人機交互越來越直觀,讓手術現場的量化模型更加具體,從而幫助醫生在手術現場更快地找到病灶點,更精準地完成導管消融,大幅縮減手術時間。“如此一來,手術過程中的射線量也將大幅減少。”陳曦說。
讓更多好產品惠及中國百姓
近年來,國家藥監部門持續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不斷優化審評審批流程,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研究,加快新產品新技術上市速度,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統計數據顯示,僅2019年,我國就批準上市創新醫療器械19個。
中國鼓勵創新的大環境給強生醫療在中國的發展帶來極大的信心。陳曦表示,無論是審評審批綠色通道的設立,還是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的建設,都給予企業更多的機會。“強生醫療將積極順應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將創新、高質量的醫療產品引入中國,及時惠及中國患者。我們將積極參與‘健康中國2030’建設,努力發揮更大的作用。”陳曦強調。
2019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進博會上,強生醫療展示了一款被稱為全球房顫治療領域“黑科技”的多電極射頻球囊消融導管。目前,強生醫療已有多個產品進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
在推動多個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加速進入中國的同時,強生醫療也在不斷推動落實先進醫療技術廣覆蓋的發展戰略。以房顫診療為例,強生醫療積極聯合中國一二線城市的三級甲等綜合型醫院或心血管專科醫院建立房顫中心,提升醫生量化消融手術水平;在其他地區,則以房顫和卒中診療為抓手,著力為醫生手術能力提升提供支持,以更多地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
陳曦告訴記者,強生醫療將在國家政策指引下,攜手行業伙伴一道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尤其是對于醫療資源欠發達地區的患者,努力幫助他們在當地接受房顫篩查后,通過轉診“直通車”,到一二線城市進行手術治療。這種分級診療不僅可節約醫療費用,也有助于提升新產品、新技術的可及性,優化疾病治療體系,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房顫診療生態圈。
“探索建立涵蓋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的支付體系,將有助于提升創新產品和技術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減少患者醫療負擔。”陳曦說。
今年是強生進入中國的第35個年頭。陳曦表示:“強生醫療有志于聯合臨床醫生、科研機構、行業伙伴和政府部門等,共同探索中國房顫治療新路徑,努力打造行業創新生態體系,提升心血管綜合健康管理水平,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助力‘健康中國2030’建設。”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