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 中國醫藥記憶】與時間一同見證就醫用藥變遷
從小我就常常陪外公看病買藥。從過去藥品種類有限、診療手段簡單到如今好藥新藥迭出、診斷設備日益先進、購藥用藥更有保障,二十多年來,我在陪外公就醫問藥過程中感受到了醫藥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
舊憶 設備有限精度低
從我記事起外公就經常咳嗽。一旦咳嗽就長時間好不了,必須及時就醫。陪外公看病是我這個“小小管家員”的重要任務之一。
那時我們最常去的是市立人民醫院。到了醫院,將外公安頓在掛號處的座位上后,大人們就急忙拿著相關證件到掛號處排隊。掛號處有5個人工窗口,雖然工作人員一刻不得閑,但窗口前仍然總是排起長龍。
好不容易掛到號,我攙扶著外公到診療部,不大的診室里會擠滿患者和陪同的家屬。那時,聽診器是醫生手邊最常見的“助手”。醫生先詢問患者的既往病情、當前癥狀,然后戴上聽診器聽診,憑借經驗開出處方。對于我外公,醫生往往建議先做檢查,而那時呼吸內科配備的檢查器材也僅僅是一些肺功能測試儀等儀器,且檢測精度有限。
醫生開出處方后,我們還要去醫院藥房部排隊取藥。看一次病要排好幾次隊,外公也不得不數次穿過擁擠的人流,在掛號處、診室、檢查室間奔波。
新變 技術升級更高效
近年來,醫療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就醫環境明顯改善,再加上互聯網等技術手段的應用,現在外公看病比以前方便快捷多了。
前不久,外公又咳嗽了。我在手機APP上給外公掛了市立人民醫院的號,并通過微信繳費,幾分鐘就完成了以前需要排隊、跑腿才能辦好的事,還預約到了心儀的醫師。
如今的市立人民醫院將原本分散的診療部、藥房部,巧妙地實現互相連通,避免來回穿梭的不便。醫院還通過優化建筑結構、安裝便民智能設備,讓行進不再擁堵,我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緊緊攙扶著外公,生怕他被人流擠倒。
醫生借助現代化的醫療器械對患者進行檢查:64排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血氣分析儀……精確度更高、體驗感更好。
現在,我們不必排隊取檢測報告,因為紙質報告逐漸被電子報告取代,基礎檢測報告在手機上就能隨時查看。有時候,我們還沒回到診室,醫生就已經從醫療辦公軟件上看到了檢測結果,看病變得更加高效。有了更精確的檢測結果,醫生的治療方案也更精準有效。
不僅如此,藥品也在不斷“升級”。以前取藥時,藥房部的工作人員總會再三叮囑外公哪些藥品有刺激性,需要在餐后半小時服用,哪些藥是在餐前服用;現在,新藥不斷出現,藥品適應性更好、更安全,還有了吸霧劑等新劑型。
便民 買藥方便服務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24小時藥店“安居”在市內大小街道,還有執業藥師為我們的用藥安全把關。
記得有年秋天的晚上,外公一個勁兒咳嗽,我知道他的支氣管炎又犯了。為求方便快捷,我通常到家附近的藥店購買應急藥品,羅紅霉素或阿奇霉素腸溶片,外加氨溴索類的祛痰藥是外公多年來的首選。那天,我來到藥店,剛提出買藥需求,店內的執業藥師就主動迎上來向我詢問情況。因為沒有醫師開具的處方,藥店不能出售抗菌藥。執業藥師詳細詢問了外公痰液的濃度、顏色,以及之前的肺部診療情況。當得知外公已經85歲時,執業藥師指導我選擇更溫和的中成藥調理。
在醫藥領域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我欣喜地看到藥品品種越來越豐富、醫療器械越來越先進、醫藥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這些變化深刻改變著我們就醫用藥的感受。
春華秋實70年,相信我們的就醫用藥條件會一年接著一年變,我期待在新時代的時間坐標中,看到更加精彩的未來。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市場監管局)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