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頭昏莫慌亂?細辨病因對癥療
忽然一陣天旋地轉,眼前景物劇烈旋轉晃動,感覺站立不穩,甚至可能摔倒;或者只是感到頭腦昏沉,輕飄飄的,像是沒睡醒或低血糖,感覺隨時會暈倒;再或者走路歪斜,像踩在棉花上,感到平衡不穩。這些令人不適的感受,被統稱為“頭暈”。頭暈并非獨立的疾病,更像是身體發出的一個警報,提示可能隱藏著某種健康問題。頭暈非常常見,許多人都有過體驗。出現頭暈時,不要忽視,尤其是出現頻繁、持續不緩解的頭暈,或伴有其他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頭暈有多種“模樣”
頭暈的感受帶有強烈的主觀性,表現多樣。臨床上,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感受和表現,將頭暈大致劃分為幾種主要類型,以便更好地判斷可能的病因并指導治療。
真性眩暈。患者感覺自身在不由自主地旋轉,或周圍物體圍繞自己快速旋轉、晃動。這種強烈旋轉或晃動感常伴劇烈惡心、嘔吐、出冷汗。常與頭部位置快速變化誘發的內耳平衡系統或相關腦部通路問題有關(如耳石癥、前庭神經炎)。
頭昏(昏沉感)。患者沒有明確的旋轉感,描述為頭腦不清醒、昏沉、發蒙、沉重,伴全身乏力、眼前模糊甚至發黑,感覺隨時要暈倒。常與腦部血液供應暫時不足或全身性因素(疲勞、饑餓、脫水、低血壓、過度換氣)有關。
不穩感(平衡障礙)。患者站立或行走時身體不穩、搖晃,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沒有旋轉或昏沉感。更多反映身體維持平衡能力下降,可能涉及神經、肌肉骨骼、視力等問題。
探尋“幕后推手”
頭暈作為癥狀,其背后的病因復雜紛繁,牽涉身體多系統。了解這些潛在原因,是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關鍵。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導致頭暈的“幕后推手”。
耳朵里的“平衡儀”故障。內耳前庭系統問題是真性眩暈的主因。常見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癥),耳石脫落刺激引起短暫劇烈眩暈;前庭神經炎/迷路炎,感染導致前庭神經/平衡器官發炎,引起急性持續眩暈、惡心;梅尼埃病引起反復眩暈、聽力波動下降、耳鳴、耳脹感等。
大腦的“總指揮部”信號紊亂。大腦神經系統問題常表現為頭暈,需警惕腦血管病,如中風/短暫性腦缺血(TI A),累及平衡通路可致眩暈、站立不穩,常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等急癥信號。偏頭痛患者部分會伴眩暈。其他累及腦部平衡通路的神經病變也可能導致頭暈。
血液的“運輸線”不暢。心血管系統循環問題致腦供血不足或不穩定,也可導致頭暈。例如,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快速站起時血壓驟降致腦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影響泵血致腦供血不足;嚴重貧血/脫水,導致血容量不足致頭暈乏力。
其他因素。例如,某些藥物(如降壓藥、鎮靜藥、某些抗菌藥)的不良反應包括頭暈;受一些心理因素(焦慮、驚恐、抑郁)影響時,也常伴有頭昏、心慌;未矯正視力或眼鏡不適,會干擾平衡感;低血糖、甲狀腺功能異常等代謝問題也可致頭暈。
針對病因科學治療
頭暈的治療核心在于精準診斷,并針對其具體病因采取相應措施。不同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療策略。醫生會根據病史、身體檢查結果等,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法治療、針對原發疾病的治療等。
頭暈常用的藥物種類繁多,使用時需謹慎選擇。針對內耳平衡障礙引起的眩暈,醫生可能會使用前庭抑制劑(減輕內耳神經的過度興奮)、改善內耳循環的藥物等以減輕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當頭暈與腦部血液循環不足有關時,可能會使用改善腦血管功能、增加腦血流量的藥物。伴有惡心嘔吐時,會使用止吐藥。與情緒相關的頭暈,可能用抗焦慮抑郁藥。重要的是,如果頭暈是某種原發疾病的表現,那么治療這些基礎疾病本身才是關鍵,需遵醫囑控制血壓、血糖、心律失常等。
治療頭暈的藥物種類很多,作用機制各不相同,且可能存在不良反應。所有治療頭暈的藥物,包括使用哪種、劑量多少、服用多久,都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明確診斷和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隨意購買藥物或調整劑量,以免耽誤病情、掩蓋癥狀或引起不良反應。
除了藥物治療,針對某些特定類型的頭暈,還可以選擇非藥物療法。例如,對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癥),醫生或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會進行特定的手法復位(如Epl ey手法),通過改變頭部體位,幫助脫落的耳石回到正確位置,通常一次或幾次治療就能顯著緩解甚至治愈眩暈。對于慢性平衡功能障礙,前庭康復訓練(VRT)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治療手段。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通過系列練習幫助大腦代償受損前庭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心理治療和放松技巧對于緩解與情緒相關的頭暈非常有益。
日常生活注意防護
在接受治療的同時,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和采取科學的日常防護措施,對于減輕頭暈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頭暈復發具有重要作用。
自我觀察,規律記錄。頭暈發作時,養成記錄癥狀的習慣至關重要。詳細記錄每次發作的具體感受、持續時間、誘發因素(如特定體位、環境、活動或情緒狀態)及伴隨癥狀,這些“蛛絲馬跡”能幫助醫生更準確地判斷病因。
調整生活習慣。保證充足且規律的睡眠,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飲食要規律均衡,避免長時間不進食導致低血糖。保持充足水分攝入,避免脫水。盡量戒煙限酒。
避免頭暈誘因。仔細觀察并分析自己頭暈發作的觸發因素。一旦明確誘因,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或采取預防措施(如慢速改變體位、避免突然轉頭、避免長時間站立)。
頭暈雖是常見癥狀,但其背后病因復雜,有時甚至可能提示需要緊急處理的危重疾病。因此,面對頭暈,我們不應輕視,但也不必過度恐慌。關鍵在于積極主動地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通過醫生的詳細問診和必要的輔助檢查,明確頭暈的真正原因,并在醫生指導下接受規范治療。同時,結合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適當的康復訓練。大多數頭暈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緩解,了解病因,科學應對,才能真正擺脫頭暈的煩惱。
(作者單位:北京市和平里醫院)
(責任編輯:曲雪潔)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