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老做夢?兩招把失眠給治了
睡不好,老做夢,早醒?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我國的主題為“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當下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睡眠問題突出。
玩手機煲劇導致年輕人睡眠節律紊亂
不良的睡眠習慣正在“偷走”我們的健康睡眠。
通過溝通了解和檢查,我們發現這些年輕人沒有器質性病變,主要就是生活節律的紊亂,因為他們喜歡熬夜打游戲,追劇或者是因為社交的需求,半夜還在吃夜宵,應酬到很晚,同時又缺乏運動,從而導致失眠或者入睡后夢多,早醒等。
實際上,這種晚睡的情況還極為普遍。中國睡眠研究會近日發布的《2024中國居民睡眠健康白皮書》顯示,受訪居民僅29%的人群在23:00前入睡,47%的人群在零點后入睡,其中大學生手機日使用時長偏高、熬夜嚴重,頻繁飲酒人群睡眠時長短、睡眠質量較低。
對此,先試一下生活方式的調整,比如在睡前多運動,去跑步,讓自己很累,處于體力消耗的狀態,然后沉沉入睡;其次,睡前看“天書”,越看不懂,越厭惡,對于促進睡眠越有效。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重視睡眠健康,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工作、學習、娛樂、休息都要按作息規律進行,注意起居有常,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7-8小時。
睡不好也是精神疾病的癥狀之一
對于年輕人或者老年人而言,睡不好,也可能是精神心理疾病的癥狀之一。
中學生正值青春期,常常是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是一個矛盾體。他們內心里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
家長工作忙,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機會太少,而當這些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遇到學習、人際交往、興趣愛好、自我尊重等方面的難題時,不能及時與家長溝通,無法傾訴時,久而久之,積壓的情緒就轉化為抑郁、焦慮、失眠等,精神心理問題就來了。
(責任編輯:常靖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