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家庭藥箱|維生素A不能隨便吃!搞清這些再說
1881年,德國大學的博士生紐魯寧發表了一篇題為《飲食中的無機鹽》的文章,文章表明,使用固定的含有蛋白質、糖、脂肪及鹽的食物喂養小動物,動物會于16~36天內死亡。但當加入一定量的牛奶后,他們的壽命可延長到60~75天。于是他得出結論,牛奶中可能含有一種未知的營養素。
牛奶面團引發的維生素故事
1908年,一名25歲的德國學生威海姆斯普通過實驗驗證了上述結論,并開始研究關鍵營養因子。他設想牛奶中的這種關鍵營養素有可能是一種“類脂”,與脂肪相似,可溶于乙醚和乙醇。他先用面粉和牛奶準備了正常的飲食(牛奶面包),后來又換成大米粉與牛奶,再后來換成一種牛奶面團。食用這些正常飲食,小動物們都生存得很好。他先把牛奶面包放到熱乙醇提取12小時,然后又把牛奶面包放到熱乙醚中提取12小時。當他以提取后的牛奶面包喂食小動物后,小動物全部死亡,但添加了乙醇、乙醚提取液(先把乙醚和乙醇除去)后,小動物全部存活。于是他得出結論,這些關鍵的營養物質是可以被提取出來的。1914年,麥考倫嘗試去掉牛奶中的蛋白,試圖尋找脂質中的促生長的因子。他給小鼠連續10個星期喂處理過的飲食后,結果小鼠體重下降。但給小鼠再喂黃油,小鼠體重就可恢復。于是,他把黃油皂化,得到一種脂溶性物質,相對于以前發現的維生素B,命名為維生素A(視黃醇)。1947年,兩位荷蘭化學家首次合成了維生素A。
當人體和動物缺乏維生素A時,首先會對眼睛造成傷害(眼球干燥癥、夜盲癥、角膜潰瘍等)。夜盲癥俗稱“雀蒙眼”,指人在光線昏暗環境下或夜晚視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見東西、行動困難的癥狀。而發現夜盲癥的則是美國的喬治沃爾德,他通過解剖動物,在動物的視網膜中得到一種光學敏感的物質——視紫質,并通過化學檢測發現視網膜中有一定含量的維生素A,他在1個月內研究了300個青蛙的視網膜,發現了視黃醛與視黃醇(維生素A)的轉化作用機制,這是視覺形成的生理化學機制。并因這一發現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維生素A有什么作用
維生素A屬于脂溶性維生素,對視網膜的功能起著十分重要作用,對上皮組織的生長和分化顯然也是必需的,為骨骼生長、生殖和胚胎發育所需,它還對各種細胞膜具有穩定的作用,從而對膜的通透性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的功能是通過不同的分子形式實現的。對于視覺起作用的是視黃醛,對生殖過程起作用的為視黃醇,而視黃酸或一種代謝產物則對其他功能具有重要性。維生素A是人體視網膜的桿狀細胞感光物質視紫質的生物合成前體,如體內缺乏,會因視網膜內視紫質的不足而患夜盲癥。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角膜軟化、干眼病、夜盲癥、皮膚角質粗糙等。此外,長達20多年的研究發現,大量服用維生素A尚可降低鱗狀細胞皮膚癌的風險。美麗光滑的肌膚、潤澤亮麗的秀發、健康有光澤的指甲,都有賴于維生素A的充足補充。強健的骨骼也需維生素A,維生素A供給正常,骨骼才能正常生長。維生素A缺乏會造成破骨細胞減少,成骨細胞(促進骨骼生長的一種細胞)過度生長,骨膜過度增生,骨腔變小或骨質增生。
維生素是藥品而非補品
必須重申一點,維生素屬于藥品和營養品,同樣遵循“雙重性”的規律。不要以為它可維護身體,就把維生素作為“補藥”。尤其對兒童應用的維生素A、維生素D和魚肝油的劑量要嚴格掌握,以防止出現不良反應。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A可引起慢性中毒,出現疲乏、全身不適、發熱、顱內壓增高、夜尿增多、毛發干枯或脫落、皮膚干燥或瘙癢、體重減輕、四肢疼痛、貧血、眼球突出、劇烈頭痛等現象。急性中毒可見異常激動、嗜睡、復視、顱內壓增高等癥狀。
服用維生素A有以下注意事項:(1)慢性腎功能不全時慎用。(2)妊娠期婦女對維生素A需要量較多,但一日不宜超過6000U。(3)嬰幼兒對大量維生素A較敏感,應慎服。(4)大量或長期服用維生素A可能引起齒齦出血,口唇干裂,宜注意適宜的療程和劑量。(5)老年人長期服用維生素A可能因視黃基醛廓清延遲而致維生素A過量。(6)長期服用,醫生應隨訪監測患者的暗適應試驗、眼震顫、血漿β-胡蘿卜素及維生素A含量測定。(北京積水潭醫院張石革)
(責任編輯:宋佳薇)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