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用藥應慎之又慎
編者按
孕育健康寶寶是人們共同的心愿。但是孕婦生病了,是用藥還是不用藥?哪些藥物孕婦可以吃?如何吃才安全?這些都是孕婦及其家人關心的問題。的確,孕婦用藥有一定的風險,其安全用藥尤其需要醫生和家人注意。本期聚焦孕婦群體的安全用藥話題,敬請關注。
前不久,筆者的家人在妊娠3個月時,因為懷疑得了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以下簡稱“甲亢”),到省內一家著名的大型醫院內分泌專家門診就診。經過各項檢查之后,醫生確診為甲亢,并為其開了處方藥“賽治”。筆者只知道藥品的通用名,對于商品名不太熟悉,看到這個處方后并不知道這是什么藥,直到藥品拿到手,看了說明書才知道是甲巰咪唑,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醫生明明知道患者是妊娠期,卻仍然開出妊娠期的禁用藥,是醫生不負責任呢,還是她根本就不知道甲巰咪唑是妊娠期禁用?由此可見,個別臨床醫生對于孕期用藥禁忌也不甚了解。筆者想談談妊娠期用藥問題。
甲亢孕婦如何選藥
首先談談妊娠期甲亢的治療。妊娠期患甲亢是必須進行治療的,尤其是妊娠的第一個月,否則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或者早產。但是選用什么藥物進行治療呢?甲巰咪唑雖然是治療甲亢的常用藥物,但是由于該藥可以通過胎盤屏障,會導致胎兒血液中的濃度與母親血清中的濃度相等,如果給藥劑量不恰當,可能導致胎兒甲狀腺腫大和甲狀腺功能減退,也可能降低胎兒出生時的體重。有多次文獻報道,使用甲巰咪唑治療的孕婦分娩出頭顱部分皮膚發育不全的新生兒。當然,這種缺陷可以在日后逐漸恢復。如果孕婦在妊娠的前幾周接受了高劑量的甲巰咪唑治療,還可能會導致胎兒更多器官的畸形,如鼻孔閉鎖、食道閉鎖、乳頭發育不全、智力和運動功能發育遲緩。
另外,甲巰咪唑可以分泌到乳汁中,哺乳期婦女服用后可使嬰兒存在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危險。
鑒于此,無論是孕婦還是哺乳期婦女都是禁用甲巰咪唑的。那么在孕期治療甲亢選用什么藥物呢?應首選丙硫氧嘧啶。是不是孕婦使用丙硫氧嘧啶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沒有影響呢?也不是,也是有潛在風險的,因為丙硫氧嘧啶也可以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引起胎兒甲狀腺腫大及功能減退,在分娩時造成難產、窒息,只是截至目前還沒有出現過新生兒皮膚缺損方面的報道。使用丙硫氧嘧啶的安全性只是相對于甲巰咪唑而言,而且也只能使用最小有效劑量。同樣,丙硫氧嘧啶也可以由乳汁分泌,只是該藥在乳汁中的分泌量較小。故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療期間不宜哺乳。新生兒母乳喂養完全可以由奶粉替代,不必因為乳母的治療而讓新生兒承擔此等風險。
孕婦用藥注意分級
事實上,妊娠期的藥物使用有很多嚴格的規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根據藥物對胎兒的危害程度將妊娠用藥分為A、B、C、D、X五個級別,并要求制藥企業在藥品說明書上標明等級。從A級到X級,致畸系數逐級增加。
A級藥物就是指藥物對胎兒的各期發育沒有危險的證據,即使有也可能是傷害極小。如正常劑量的維生素、氯化鉀等。這里之所以說“正常劑量”,是因為有證據顯示,孕婦大量使用維生素C會導致新生兒壞血病。
B級藥物是指動物實驗未顯示對胎兒的危險,但是無孕婦的對照組,這類藥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類、阿卡波糖、二甲雙胍、對乙酰氨基酚、法莫替丁、泮多拉唑等。
C級藥物是指動物實驗表明對胎兒有不良反應,但是仍然沒有人類試驗數據,這類藥物僅在權衡對胎兒利大于弊時給藥。如喹諾酮類、更昔洛韋、奧司他韋、格列吡嗪、羅格列酮、奧美拉唑、多潘立酮、氨氯地平、比索洛爾、美托諾爾等。
D級是指對胎兒的危險有肯定的證據,僅在對孕婦肯定有利而無其他更有效藥物使用的時候才給藥。如甲巰咪唑。在妊娠中晚期,比索洛爾和美托洛爾上升到D級藥物。
X級是指對母嬰都有危害的藥物,這類藥物禁用于孕婦和即將妊娠的婦女。如降血清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激素類藥物如米非司酮、縮宮素;抗病毒藥利巴韋林;華法林、沙利度胺、甲氨蝶呤、碘甘油等。
孕婦在懷孕的前3個月,最好什么藥物都不要使用,因為這個階段尤其是受精后3周到3個月是胎兒胚胎器官和臟器的分化時期,此期的胎兒極易受到藥物的影響而導致發育異常。再就是在分娩前,孕婦也要慎重使用藥物,如臨產前使用磺胺類藥物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現溶血。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既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會和國家的希望。所以,筆者希望所有的臨床醫師在面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需要用藥的時候應慎之又慎,以免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王建新)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