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階用藥到情志護理——老年骨折居家康復疼痛管理很重要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骨折成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隱患。由于骨密度下降、肌肉萎縮、平衡能力減弱,老年人跌倒風險顯著增加,輕微碰撞或跌倒即可引發髖部、脊椎、腕部等脆性骨折,通常需要手術治療。由于康復周期長(通常2~3個月)、住院成本高、床位緊張等原因,患者無法完全痊愈后再出院。家庭護理及用藥成為術后康復的重要環節,對于患者康復有重要意義。在家庭護理中,首當其沖的是做好疼痛管理。
居家護理很重要,首先做好疼痛管理
術后的疼痛管理和患者恢復息息相關。有效鎮痛能減輕患者痛苦,幫助其盡早開展康復鍛煉,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和血栓形成,同時避免因疼痛不敢咳嗽或活動導致的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科學控制疼痛還能改善睡眠和情緒,降低焦慮、抑郁風險,促進身心恢復。若急性期疼痛未妥善處理,可能發展為慢性疼痛(如神經痛),長期影響生活質量。
居家期間需遵醫囑合理用藥,結合冷熱敷、抬高患肢等物理療法,并監測異常疼痛(如突發劇痛或腫脹),及時識別感染及內固定問題。家屬可通過調整體位、分散注意力等方式輔助緩解患者不適,減少對強效止痛藥的依賴。良好的疼痛管理不僅能加速功能恢復,還能降低再住院率,節約醫療成本,是術后康復成功的關鍵一環。
要正確認識家庭疼痛護理及用藥安全的重要性。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下,骨折患者增多,術后患者的家庭護理質量直接決定康復進程。臨床數據顯示,約40%的術后并發癥(如感染、深靜脈血栓、肌肉萎縮)源于家庭護理不當,而科學的居家管理可使患者功能恢復率提升50%以上。家屬作為患者康復的“第一責任人”,需要主動擔當好家庭護理的主力軍角色。
家庭護理是醫療干預的延續,需專業性與精細化結合。疼痛和血壓、呼吸、脈搏、體溫并稱為五大生命體征。疼痛多提示身體存在實質或潛在的組織損傷,除了會引起痛苦的感覺,還常伴有情緒上的緊張不適。合理使用止疼藥,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以改善機體免疫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分階用藥有依據,服藥原則莫忽視
居家護理時,家屬可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評估患者疼痛情況,適當調整鎮痛方案。VAS評分操作方法是患者在直線上標記出與其疼痛程度相符的位置,測量從“無痛”端到標記點的距離來評估疼痛程度,范圍從0到10。
評分標準為0分是無痛,患者沒有任何疼痛的感覺,活動自如,神情輕松。1~3分是輕度疼痛,疼痛比較輕微,不影響日常生活和睡眠。4~6分是中度疼痛,疼痛程度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和睡眠。7~9分是重度疼痛,疼痛非常劇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0分是劇痛,是患者無法忍受的疼痛。評估了患者的疼痛后,就可以作出對應的用藥選擇。
輕度疼痛不影響活動,評分1~3分。推薦藥物包括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等非甾體抗炎藥。注意該類藥可能引發消化道潰瘍、出血,建議飯后服用,高風險患者需聯合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同時,它具有一定肝腎毒性,長期大劑量使用易損傷肝腎,老年或腎功能不全者需減量。避免與抗凝藥(如華法林)聯用,以防出血風險增加。避免空腹服藥,飯后服用可減少胃刺激。長期使用需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尤其老年人)。
中度疼痛影響活動,評分4~6分。推薦藥物有鹽酸曲馬多緩釋片。可與非甾體抗炎藥聯用增強效果。此類藥物可能引起便秘、頭暈,如出現便秘,建議搭配緩瀉劑(如乳果糖口服溶液、便通膠囊等)。同時嚴禁與酒精、安眠藥同服。
重度疼痛無法活動,評分7~10分。推薦強阿片類藥物(如羥考酮、嗎啡緩釋片)。當出現此類疼痛時建議立即前往醫院,同時聯系主治醫生進行專業處理,不建議在家中自行處理或觀察。服用此類藥物時需要警惕呼吸抑制、嗜睡等副作用。
服藥關鍵原則是按醫囑服藥,而不是感覺疼了才吃藥。規律用藥可維持血藥濃度穩定,避免疼痛反復?;颊邞獓栏褡襻t囑,不可自行增減劑量或更換藥物,避免藥物依賴。同時,也要警惕藥物副作用,非甾體抗炎藥可能引發胃潰瘍、肝腎損傷,長期使用需監測;阿片類藥物常引起便秘,需預防性使用通便藥,出現皮疹、嘔血、黑便立即停藥就醫。老年人、肝腎功能不全者需減量,應避免多種藥物聯用增加風險。
不能直接使用高階止痛藥物,避免藥物耐受。需從低到高,逐步調整,優先使用非藥物手段,避免長期依賴強效止痛藥。
多種方法齊上陣,調節情志有療效
非藥物鎮痛方法中,物理療法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通常在急性期(2周內),可以選擇冰敷患處,每次15~20分鐘,每日3~4次,減輕腫脹。冰敷時需注意避免凍傷皮膚,通常建議隔一塊毛巾,同時時間不宜過長。在慢性期(2周后),出血通常已經停止,此時建議熱敷促進血液循環,溫度不建議超過42℃,以患者適宜為主,避免燙傷局部皮膚;同時,抬高患肢(高于心臟)也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加速消腫鎮痛的效果。
患者家屬也可以嘗試中醫情志療法。根據中醫學情志相勝理論中“悲勝怒、思勝恐、喜勝憂、怒勝思”的原則,針對憂思心理嚴重患者,家屬應多向患者傳遞讓其開心的疾病信息,通過積極暗示性語言鼓勵患者。可以多與患者分享生活趣事,給患者講笑話,通過日常聊天逗笑,使患者振奮精神。
較長的康復期及反復的疼痛可能易導致患者焦慮、抑郁,家屬需多與患者溝通,鼓勵其參與康復計劃。提供書籍、音樂等娛樂活動,分散注意力。
恐慌心理嚴重患者?家屬應主動與患者交流,深入患者內心,引導患者了解疾病真實狀況,擺脫恐懼心理。
緊張、焦慮患者?家屬可通過認知療法、移情易性法、安神靜志法指導患者進行調節,如患者可與家屬聊天,觀看電視節目和喜歡的書籍等來轉移注意力,也可通過肌肉放松、靜默冥想、聽音樂等來維持心態平穩。
情緒煩躁、易怒患者?家屬應多關注患者需求,與患者交流時保持語氣和態度親切溫和,避免對患者造成過多刺激,降低環境噪聲,讓患者保持情緒穩定。心理重建與功能康復需同步推進,約60%的老年骨折患者會出現抑郁、創傷后應激障礙等心理問題,直接影響治療依從性。家屬需通過“賦能式陪伴”重建患者信心。
疼痛管理過程中,建議家屬每日記錄患者疼痛評分、用藥時間和劑量、副作用情況,復診時供醫生參考。定期復診以評估骨折愈合進展,在醫師指導下精準化、個體化調整用藥和康復計劃。家屬在此過程中監督用藥,協助記錄疼痛情況,以便在發現異常后及時聯系醫生。
總之,家庭護理并非簡單的“生活照料”,而是融合醫學、護理學、心理學的系統工程。家屬需主動接受規范化護理理念,將科學理念轉化為日常實踐,才能真正打破“手術成功、康復失敗”的困境,幫助患者重獲有質量的生命。
(責任編輯:曲雪潔)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痛經難忍,警惕子宮腺肌癥
有一部分女性痛經多年,結婚后發現不孕,并且痛經越來越厲害。遇到這種情況,要警惕子宮腺肌癥。 子宮腺肌癥是子宮內膜組織異常侵入子宮肌層并在其中生長的疾病,屬于雌激素依賴的慢性婦科疾病... 2025-08-27 09:3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