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用藥可能影響拔牙安全
拔牙是口腔外科最常見的治療操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日常服用的部分藥物可能會給拔牙帶來風險,較輕的可能會導致術中術后出血及術區愈合延遲,較嚴重的可能導致頜骨骨髓炎甚至頜骨壞死。
拔牙前應及時告知醫生自己在用藥物,以便術中術后進行正確處理,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
抗凝血藥物
抗凝血藥物容易造成拔牙術中術后出血不止。常見藥物有阿司匹林、華法林、氯吡格雷、利伐沙班。這些抗凝藥常規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本是預防血栓的好幫手,但拔牙時卻可能讓傷口血流不止。
服用上述藥物的患者,到口腔科就診時應如實告知醫生服藥及全身疾病情況,醫生根據全身及口腔局部情況,評估是否停藥并進行凝血功能檢查。切忌拔牙前自行停藥!如果突然停藥,可能增加心梗、腦梗發生的風險。常規用藥不必擔心,臨床止血措施多樣。
雙膦酸鹽藥物
治療骨質疏松的雙膦酸鹽藥物,容易導致頜骨骨髓炎甚至頜骨壞死。這類藥物常規用于治療骨質疏松以及抑制惡性腫瘤骨轉移,使用時間越長,拔牙后出現頜骨骨髓炎甚至頜骨壞死的概率越高。靜脈注射劑型出現頜骨骨髓炎并發癥的概率高于口服劑型。
服用該類藥物的患者拔牙前需提前告知醫師,盡量避免口腔外科操作,必須要拔牙時一定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微創操作,常規縫合處理,必要時可選擇富血小板血漿填塞拔牙窩,降低出現頜骨骨髓炎的概率。
化療類藥物
化療類常見藥物有紫杉醇、長春瑞濱、伊立替康、吉西他濱、環磷酰胺、表柔比星、卡鉑等。
這些藥物會導致骨髓抑制(白細胞、血小板減少),拔牙易引發感染和出血不止,拔牙創面愈合延遲。
免疫抑制劑和靶向藥物
部分免疫抑制劑和靶向藥物容易導致感染和愈合延遲。常見藥物有環孢菌素、甲氨蝶呤、糖皮質激素、地舒單抗、貝伐珠單抗、PD-1抑制劑等。
免疫抑制劑會降低自身對感染的抵抗能力,術后容易發生或加重感染;地舒單抗等靶向藥物可導致骨髓抑制及抑制血管生成,造成拔牙創面愈合延遲,嚴重者可能導致頜骨骨髓炎。
中藥
部分中藥會引起傷口出血。常見藥物有三七粉、丹參片等,這些具有活血作用的藥物會干擾凝血,建議拔牙前停服1周。
安全拔牙要遵循三原則。拔牙前要主動告知,填寫用藥清單時,除了常規藥品外,也不要漏填保健食品;遵醫囑調整,不要擅自增減藥物;非急癥拔牙,建議在慢性病穩定期再擇期進行手術。現代醫學完全可以通過藥物調整、手術方案優化來規避風險。關鍵是要建立良好的醫患信任關系,隱瞞用藥史才是最大的安全隱患。
(責任編輯:曲雪潔)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痛經難忍,警惕子宮腺肌癥
有一部分女性痛經多年,結婚后發現不孕,并且痛經越來越厲害。遇到這種情況,要警惕子宮腺肌癥。 子宮腺肌癥是子宮內膜組織異常侵入子宮肌層并在其中生長的疾病,屬于雌激素依賴的慢性婦科疾病... 2025-08-27 09:3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