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監信息化工作系列談 | 推進藥監信息化應堅持因地制宜
近年來,全國藥監信息化建設駛入快車道。實踐一再證明,藥監信息化是新形勢下突破監管能力短板瓶頸的金鑰匙,是提升監管效能的加速器,是創新監管方式的導航圖,是藥品監管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必須不等不靠,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主動性,因地制宜,擔當作為,向信息化要人力、向信息化要效率、向信息化要質量,以信息化謀長遠。
因地制宜是黨的思想路線在藥監信息化工作中的具體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是我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時指出:“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要符合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承認客觀差異,不能搞一刀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結合藥監信息化工作實際,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各異,醫藥產業發展情況不一,監管能力水平不同,信息化工作基礎也存在較大差異,藥監信息化工作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不求大一統,不求齊步走,只要有利于提高監管效率,有利于提升藥品質量,就允許各地大膽先行先試,走出一條適合地方藥監事業發展的信息化建設新路子。
因地制宜是全面落實信息化建設頂層設計藍圖的根本需要。藥監信息化是一個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系統工程,實施這項宏大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宏觀的頂層設計,更需要每個基層監管單元強有力的支持。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遍布全國各地基層監管單元的人力支持、物力支持、數據支持、網絡安全支持,藥監信息化就難以為繼。藥監信息化是一項逐步完善、有序推進的動態工程,實施這項宏大工程,既需要各地根據各自實際,拿出實施計劃、制定實施方案,將頂層設計要求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又需要各級藥品監管部門及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互相協作,互相配合,既不重復建設,又能信息共享,齊心協力畫出維護藥品質量安全同心圓。
因地制宜是藥監信息化建設先進典型的普遍做法和成功經驗。縱觀全國藥監信息化工作起步早、推進快、成效顯著的地區的成功經驗,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因地制宜,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先行先試、敢為人先,善為人先。無論藥械化追溯系統的建立,還是日常監管、稽查辦案、檢驗檢測、審核查驗等工作的信息化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都是長期行政監督和技術監督經驗積累的結果,都是各地堅持因地制宜,將日新月異的信息科學技術主動運用到監管實際當中,以信息化助推監管效能發生飛躍的結果。
推進藥監信息化建設要堅持因地制宜,但也要防止假借因地制宜之名,為信息化建設不作為、慢作為提供理由或借口。因地制宜,不是財力緊張就不做或緩做,不是人力不足就不干或應付著干,更不是自認為監管風險小就不搞或撇開頂層設計自搞一套。要深刻認識到藥監信息化是大勢所趨,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健全藥品追溯系統、實現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強化“互聯網+藥品監管”三項任務的需要,是非干不可、非干好不可的核心工作。越是監管力量不足的地方,越要加快實施信息化,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彌補編制和人力不足的短板;越是專業化監管能力不足的地方,越要及早實現信息化,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有效化解基層專業化監管能力不足的矛盾;越是依靠傳統監管方式難以防控的藥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越要積極主動實施藥監信息化,要讓監管對象深切感受到“監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威懾力;越是監管基礎薄弱,藥品質量問題比較突出的地方,越要充分實施信息化,要借著信息化的翅膀,主動擔當作為,想方設法、大刀闊斧加快信息化建設進度,努力實現藥品監管工作彎道超越、后來趕上。
推進藥監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遠的工作,絕非一蹴而就。各地要充分貫徹落實國家整體工作部署,同時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從最迫切的需求出發,從最亟待解決的矛盾下手,一茬接著一茬干,持續協同繪就藥監信息化的宏偉藍圖。(徐進)
(責任編輯:常靖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