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中藥監管科學 服務中藥科學監管 中藥監管科學平行論壇在滬召開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7月19日,2023國家中藥科學監管大會中藥監管科學平行論壇在上海召開。來自監管部門和科研院所的專家齊聚一堂,交流中藥監管科學最新成果,分享中藥研發最新動態,助推我國中藥監管科學發展。論壇亮點紛呈,吸引了700余名來自藥監部門、研究機構、中藥企業的代表現場參會。
“自2019年啟動實施中國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以來,目前監管科學研究已形成以監管科學研究基地、重點項目、重點實驗室‘三位一體’的支撐體系。”在論壇上,國家藥監局科技國合司副司長周乃元表示。據介紹,在已實施的兩批19個監管科學重點項目中,其中首批重點項目“以中醫臨床為導向的中藥安全評價研究”和第二批重點項目“中藥有效性安全性評價及全過程質量控制研究”2個與中藥直接相關。此外,國家藥監局先后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共建中藥領域監管科學研究基地,還建設了27家中藥方向的重點實驗室,積極推進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成果轉化。目前,中藥監管科學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針對中藥監管面臨的中藥成分和作用機制復雜、質量控制難度大、監管科學相關基礎研究薄弱等問題,國家藥監局于2022年11月設立中藥監管科學戰略研究課題。該課題組專家組成員,中國中醫藥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胡鏡清介紹了該課題設立的背景以及重點研究內容。據悉,該課題提出了加強中藥監管科學規劃,全面實施監管科學戰略;強化符合中藥特點的審評審批體系建設,實施全過程注冊加速;完善上市后評價和批準后變更,實施全生命周期產品服務;提升中藥質量安全,實施全產業鏈質量管控等4項重點任務。
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需要凝聚各方智慧。論壇邀請了各路大咖分享中藥研究方面最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強調,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闡釋中藥療效,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課題。比如,其團隊提出“微生物組-代謝產物-植物生態圈”概念并將其應用到中醫藥抗新冠肺炎的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研究中。在清肺排毒湯等抗新冠中藥復方的物質基礎研究中,重點關注微生物代謝產物,從中找到具有抑制新冠病毒復制的物質基礎成分——亮肽素,并且還獲得亮肽素與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共價結合的復合晶體,確定其抗新冠作用機制。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執行所長張衛東則認為,闡明中藥方劑的科學內涵是中藥現代化的核心問題,中醫藥的發展講究整體性、系統性,要構建符合中醫藥發展整體觀的現代中藥復方研究體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喜軍介紹了其團隊建立方證代謝組學的研究方法,致力于把中藥有效性說清楚、講明白。中國藥科大學校長郝海平表示,中藥具有多成分多靶點效應的特征,挖掘發現中藥整體作用模式與機理是創新中藥研發的關鍵。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院長、循證醫學中心主任張俊華提出,開展中藥臨床評價核心指標集研究是解決中醫藥評價指標問題的有效途徑。(郭婷)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