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體檢中增加尿蛋白和肌酐檢測以提高慢性腎臟病早篩率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董笑非) “可能再過五到十年,糖尿病腎病會成為患者進入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但近90%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腎臟病,一旦出現癥狀,病情就已經比較嚴重了。”3月9日是第18個世界腎臟日,在世界腎臟日來臨之際,北京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醫師趙明輝教授對記者說道。
當前,我國有1.2億慢性腎臟病患者。“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腎臟病高危人群的增多,我國慢性腎臟病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并且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譜也在向代謝性疾病轉換。”趙明輝指出,慢性腎臟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不易察覺,而一旦進入慢性腎臟病最嚴重的階段——終末期腎病,腎臟嚴重受損,腎功能進行性惡化,只能通過透析或腎臟移植來維持生命。因此,盡早識別慢性腎臟病并進行干預,對于延緩疾病進展、保護腎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趙明輝認為,提高慢性腎臟病的知曉率首先要提升早期篩查率,成人在一年一次的體檢中可以加上尿蛋白和肌酐的檢測,能發現潛在的早期患病人群;本身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是有腎臟病家族史的人,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人群,最好能定期檢查。同時,醫護對慢性腎臟病的認識也要進一步提升,患者往往跨外科、內分泌等多科室,需要轉到內科進行隨訪。
據悉,目前慢性腎臟病臨床上以延緩腎臟病或腎功能損傷為原則,防止患者出現心腦血管和腎臟疾病的進展。隨著越來越多創新治療手段的出現和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慢性腎臟病患者有了更多治療的選擇,如SGLT-2抑制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等。
患者的依從性也是治療中非常重要一環。“我們患者中有一批用藥特別隨意的,為了‘補腎’在大量地吃不該吃的藥,導致腎臟病發生;還有一批堅持不吃藥,擔心一開始吃藥就要吃一輩子。其實在用藥方面,既不能什么藥都用,該治療的重點高危患者也必須接受用藥,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就得用上降糖藥、降壓藥,并且一旦開始藥物治療,一定要長期堅持,才能延緩疾病進展。”趙明輝說。
此外,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合并有貧血、高鉀血癥、鈣磷代謝紊亂、心力衰竭等多種合并癥,管理好合并癥同樣十分重要。“腎性貧血從慢性腎臟病最早期的時候就可能出現,到三、四、五期發生率會逐步上升。其治療靶目標是血紅蛋白(Hb)≥11 g/dL,但不超過 13g/dL,目前我們有靜脈注射的,還有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等,都可以幫助患者改善貧血。”趙明輝說,另外,高鉀血癥也是慢性腎臟病的一個嚴重的并發癥,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跳,因此需要通過治療,將血鉀濃度穩定控制在3.5-5.0 mmol/L,并且要作為慢性病長期管理。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