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紅利+引領創新紅利”雙核驅動 CRO/CDMO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
從全球來看,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屬于成長性行業,行業增長驅動力從核心到表觀分別為:“生物醫藥技術的進步+積極的藥監政策”“活躍的生物醫藥投融資+中小藥企研發管線數量增長”“行業外包率提升+CXO公司訂單增長和產能擴張”。從可追溯跟蹤的投融資數據來看,這一輪全球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周期始于2014年,2018年以來屢創歷史新高。中信證券研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醫藥健康領域投融資額達到916.33億美元,同比增長57.08%;國內則為249.49億美元,同比增長61.42%(詳見圖1、圖2)。投融資趨勢持續向好,為行業高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新藥開發加速進行 市場空間廣闊
據統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每年批準的新藥數量顯著增加,由2001—2005年的年平均20余個上升到2016—2020年的年平均40余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全球生物技術不斷創新的趨勢。
近年來,以ADC(抗體偶聯藥物)、雙抗、mRNA、多肽、核酸、PROTACS、基因細胞治療為代表的生物醫藥技術創新浪潮迭起。許多幾十年前初步建立科學概念的新治療技術路線,在近幾年進入適應癥擴展和臨床試驗后期/商業化的集中收獲期。比如,ADC相關概念早在1960年左右就已經出現,第一款獲批的ADC藥物為2000年FDA批準的Gemtuzumab Ozogamicin,但2010年該藥被輝瑞主動撤市,在經歷劑量調整/補充臨床數據后又于2017年重新獲得FDA批準。根據中信證券研報數據,目前FDA共批準11款ADC藥物,其中有7款是在2019年及以后才獲批上市;全球約有超過300個ADC新藥在研項目,新藥開發加速趨勢極為明顯。而根據《自然》(Nature)預測,僅目前全球已上市的ADC藥物,2026年的銷售額就將超過164億美元,市場空間廣闊。不僅僅是ADC,雙抗、多抗、細胞基因治療等領域也呈現出類似的趨勢。
藥物CMC難度不斷加大 CDMO行業滲透率將提升
創新性治療技術和藥物的CMC(Chemical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包括生產工藝、雜質研究、質量研究及穩定性研究等)難度不斷加大。以多特異性藥物(Multi-specificity drug)為例,其對應的藥物分子結構相對以往的單分子治療手段復雜很多,CMC難度明顯加大。比如,ADC藥物在研發生產時需要考慮的要素包括:抗體的選擇、Linker的類型及穩定性、毒素(藥物作用機制、毒性)、藥物抗體偶聯比等。ADC藥物既包含抗體也包含小分子藥物,其生物分析和表征方法更為復雜,工作量是單抗藥物的2倍以上;ADC藥物偶聯過程較為復雜,要同時考慮穩定性、藥物抗體偶聯比、游離藥物的去除,以及批間一致性等。此外,不同的藥物組成部分可能來自全球不同地方的供應商,生產供應鏈管理難度也明顯更大。
ADC藥物的研發生產難度大導致其外包率明顯提升。科睿唯安統計顯示,目前約70%~80%的ADC藥物是通過服務外包生產,遠高于以往一般創新藥API和制劑的外包生產比例。目前僅有少數外包企業具有開發連接物和細胞毒素的能力,能夠提供ADC藥物偶聯技術整體服務的企業則更為稀缺。因此,具有復雜分子研發和生產技術創新優勢的CDMO龍頭企業,未來有望受益于上述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具備早期工藝開發能力的龍頭企業將引領行業技術創新,強者恒強,新技術領域的市場集中度預計更高。
生物醫藥創新,從“有確定分子,無明確靶向性”到“明確的分子和靶向”“生物制藥”,再到“多特異性作用藥物+細胞基因治療”,藥物CMC的難度不斷加大,大型、小型藥企都將更加傾向外包;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還階段性加速了上述新治療技術的發展(比如mRNA疫苗的應用),而隨著更多資金投入到全球醫療健康領域,在這些新技術需求集中增長的驅動下,CDMO行業的遠期外包率和龍頭公司市占率的天花板也有望得到提升。
新技術的創新更多由中小生物科技企業發起,該類企業新藥管線在全球的占比不斷提升,而它們往往不具備完善的研發和生產體系,在藥品研發過程中原本就會更依賴研發和生產外包服務商。因此,我們預計新技術需求的增長將進一步推動CDMO行業整體滲透率的提升。憑借在全球生物醫藥創新技術領域早期管線的不斷積累,我國CDMO行業中長期增長引擎有望進入“工程師紅利+引領創新紅利”雙核驅動時代。
技術創新需求大 產能將持續擴張
國內企業大多通過自建或收購等方式擴充產能,以進一步滿足全球技術創新需求。如大分子CDMO龍頭企業藥明生物,通過自建和收購不斷擴充產能,預計到2024年,其產能將由2020年的54千升迅速提高至430千升;小分子CRO(合同研究組織)/CDMO外包服務龍頭企業藥明康德也持續加強規模化建設,其全球實驗室、工廠和辦公場地到2023年預計超過160萬平方米;普洛藥業未來3~4年資本開支有望超過30億元,其CDMO業務和原料藥的研發生產能力將進一步提升。未來幾年,CDMO行業將加快各項產能的擴張,同時隨著全球生物醫藥技術創新的加速,必將會有足夠多的訂單消化產能,中長期無須擔心行業產能過剩問題。
從收入端來看,近年來,國內主要CXO企業,尤其是小分子創新藥CDMO企業已開始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資本熱潮疊加國內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實施,眾多臨床前項目需求有望繼續傳導到臨床CRO和CDMO公司的后期階段。作為全球市場競爭的參與者,國內CXO企業憑借工程師紅利和制造業的比較優勢,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不斷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海外藥品訂單需求階段性向我國加速轉移,頭部公司訂單/收入增長進一步提速,帶來可觀的業績表現(詳見圖3)。如藥明康德、博騰股份、藥石科技、昭衍新藥、九洲藥業等企業,2020年利潤在2019年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而全球小分子新冠肺炎治療藥物管線中較為領先的3~4家藥企,在提交相關藥物上市申報后,將有望為相關產品CDMO供應鏈帶來良好發展契機。 (作者單位:中信證券)
(責任編輯:李碩)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