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構建罕見病診療與保障的“中國模式”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李易真)9月19日,由蔻德罕見病中心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同濟醫院)共同主辦的2025第十四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在武漢召開。
“目前,我國的罕見病患者數量突破2000萬,罕見病已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同濟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第二臨床學院院長胡俊波在論壇上如是表示。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罕見病防治力度,2018年和2023年,國家相繼發布了兩批《罕見病目錄》,共收錄207種罕見病;相關部門從罕見病的預防、診療、藥物研發和醫療保障等方面出臺的多項政策相繼落地,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國家政策引領下,地方政府也積極跟進。“湖北已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罕見病診療體系全覆蓋。”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改醫管處處長魏偉介紹,截至目前,該省累計登記罕見病患者8700例,患者平均確診時間從原來的18個月縮短至4.5個月。此外,湖北省還實現19種高價孤兒藥省級儲備與跨院調劑,累計救助患者416人,減免費用超3200萬元。
然而,我國罕見病防治仍面臨諸多挑戰,很多罕見病群體面臨著無藥可用、診斷不出、用不起藥的困境。
據同濟醫院兒科學系主任、同濟兒童醫院院長羅小平介紹,罕見病病種繁多且病狀復雜,很多罕見病仍無有效治療方案,目前僅有約5%的罕見病有相應的治療藥物。同時,我國罕見病“診斷難”問題仍然突出,患者平均需轉診多家醫院、診斷周期長達3-5年,多數醫務人員對罕見病的認知和識別能力有待提升。藥物可及性也是一大瓶頸,目前已有的罕見病藥物價格高昂,普通家庭難以承擔。
“罕見病不僅是醫學問題,更是社會問題。”蔻德罕見病中心創始人兼主任黃如方呼吁,我國應盡快推動罕見病相關立法,進一步明確罕見病和孤兒藥的定義,完善產業政策,構建系統性的罕見病診療與保障體系。
在圓桌討論環節,與會嘉賓圍繞罕見病創新藥研發與支付機制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據悉,本屆論壇為期三天,圍繞兒童罕見病診療創新與實踐、罕見病醫保支付等議題設立26場平行論壇和7場專題會議,共同探討罕見病在診斷、治療、預防及支付保障等方面的發展路徑。
(責任編輯:魯小藝)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