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一方土 心系扶貧路 ——走訪國家藥監局定點扶貧縣安徽碭山、臨泉見聞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滿雪) 夏月,暑氣仍盛。一連幾天說來就來的夜雨把安徽省碭山縣內密植的果林樹葉沖洗如新,更顯蔥郁茂盛;臨泉縣中藥材種植扶貧項目基地里,薄荷、半枝蓮、馬鞭草等中藥材植株在雨后松軟的泥地里生機勃勃、長勢喜人。近日,是記者跟隨國家藥監局“共建十四五,守護藥品安全”走基層團隊,走進安徽碭山、臨泉。
安徽省碭山縣、臨泉縣是國家藥監局定點扶貧縣。多年來,國家藥監局通過健康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助力兩個人口基數大、產業基礎差、貧困人口多的貧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國家藥品監管部門歷任掛職干部一棒接著一棒跑、一任接著一任干,用真干實干把幫扶的真情實意播撒在鄉土間。
一只梨子的轉型之路
碭山酥梨享有盛譽,而傳統鮮果銷路難、收益低。如何在一只梨子上做文章,打造碭山縣鮮果產業轉型升級的經濟增長點?
“利用當地優勢梨業資源,通過農產品深加工提升碭山酥梨附加值。”國家藥監局扶貧干部、安徽省碭山縣副縣長張穎一語道出國家藥監局幫助碭山縣探索出的產業轉型“密鑰”。
安徽梨多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碭山縣一家梨制品生產銷售企業。幾年前,企業有機種植的酥梨品質上佳但銷路遇阻。據梨多寶負責人段旭旭介紹,國家藥監局扶貧干部在了解企業情況并充分調研后,最終幫助企業以生產藥品梨膏為突破口,邁出產業升級第一步。目前,該企業有通過藥品GMP認證的梨清膏前處理和提取車間,每年可生產供應約3000噸藥用梨膏。“從初級農產品到藥品梨膏的升級,提高了碭山酥梨的經濟附加值,也解決了梨膏生產企業對道地原料的需求。我們是國家藥監局扶貧產業升級的受益者,而企業產業升級的帶動效應對碭山當地酥梨產業鏈和地區品牌都有很大幫助。”段旭旭表示。
在接受幫扶的同時,梨多寶也積極與國家藥監局重點對口扶貧村林屯村合作開展“碭山酥梨深加工產業扶貧項目”,變“輸血”為“造血”,充分帶動當地貧困戶就業,走出一條村企合作發展之路。
與此同時,國家藥監局扶貧干部還幫助碭山縣成立電商扶貧合作社,開展“一個電商一個村,精準幫扶助脫貧”活動,198家電商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戶6000多戶。
在距碭山300公里外的臨泉,中藥材種植也正以適應當地發展的新模式轉型升級。臨泉有長期種植中藥材的優勢和傳統,但此前未形成規模化、規范化種植。在國家藥監局深入調研與積極協調下,臨泉建立起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促進當地中藥材種植產業可持續發展。
臨泉縣邦勝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里,種植著半枝蓮、穿心蓮、板藍根、薄荷等中藥材。該合作社負責人宋軒輊告訴記者,在國家藥監局幫助下,合作社與多家優質企業簽訂中藥材購銷合同,為合作社中藥材尋到穩定銷路、增加了銷售收入,帶動當地種植戶和貧困戶就業,也為鄉村集體經濟創收。據了解,中藥材種植已遍及臨泉縣20個鄉鎮,種植面積達10多萬畝,覆蓋40余個中藥材品種,每畝年增收300元以上。
一面照片墻上的接力故事
在臨泉醫藥希望學校的一間展示室中,記者見到了一面有特殊意義的照片墻——
墻體整齊地鋪滿了國家藥品監管部門領導和歷任扶貧干部調研走訪、幫扶指導時留下的照片,每張照片下詳細載錄著彼時時間和來龍去脈。有的圖影已被年歲染黃而模糊難辨,懸上不久的則生動又鮮亮。這是國家藥品監管部門15任扶貧干部接力扶智留下的掠影。
與此呼應,對面墻上懸掛的,是這些年學校取得的榮譽獎牌,以及學校校訓“有愛就有希望,篤學實現夢想”。
關于這所學校,臨泉醫藥希望學校校長孟華迎接走基層團隊進入校園后,便興致勃勃地介紹起它的歷史。學校是1995年在原國家醫藥管理局、原國家教委、原臨泉縣教委共同資助下命名創建的。20多年間,國家藥品監管部門掛職干部心系臨泉教育發展,幫助學校蓋起第一座土灰色矮樓,又建成現在眼前的一棟棟現代教學樓。
建起教學樓,還要為孩子們配全必要的教育基礎設施。2019年,國家藥監局掛職干部、時任臨泉縣委常委、副縣長張艷琴想方設法為臨泉醫藥希望學校引進教育助學資金,用于建設學校多媒體教室。今年夏天,這間多媒體教室已建設完成,講臺上落地的多媒體大屏、300余座嶄新的紅色座椅,靜待新學期正式投入使用。而學校將感恩之心藏進了這間多媒體教室的名字里,名其為“琴馨堂”,并將名牌高懸于教室門口。
扶智要扶志。在提升教育硬件基礎上,國家藥監局掛職干部在提升學校軟實力上也下足了功夫,組織學生研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同時,為教師提供外出培訓機會,提升教學水平。2019年10月,張艷琴組織臨泉醫藥希望學校14名師生赴京參加“聚力助學,愛心圓夢”活動,參觀了天安門廣場、長城等地。“北京之行在老師和家長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參加活動的學生回來后感觸很深,好像在心底埋下了希望的種子,都說將來要報考北京的大學。”孟華笑言。
漫步在校園里,樓院、操場、教室在20多年間被一點點添置起來,它們與國家藥監局扶貧干部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故事。歷任扶貧干部都把這所學校裝進了心里,一任接著一任建設它、守護它。“沒有國家藥監局的幫助,就沒有這所學校。”孟華常掛嘴邊的這句話更顯真切。
一雙久握不肯松的手
記者在碭山縣林屯村服務中心見到了年逾七旬的周作堂老人。他頭發花白、形容瘦削,略顯落寞地坐在桌邊,一見到國家藥監局掛職干部、時任林屯村第一書記張年亮走進屋里,立即手撐桌子踉蹌站起身,伸出雙手去迎張年亮。張年亮見此,快步走上前去,雙手和老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兩年前,張年亮掛職林屯村后第一次走訪貧困戶,大雨之日,踏過泥濘土路推開周家大門,兩位古稀老人、一雙遺孤相依為命,人與羊同住的貧困狀況刺痛了張年亮的心。此后,他幫助兩位老人申請低保,自掏腰包保障姐弟倆生活學習條件,想方設法幫他們改善居住條件。現在,一家人搬進新居,孩子學習成績優異,生活總算有了盼頭。
如今,得知張年亮任期將至,臨別在即。老人見到他,佝僂著背、低下了頭,流下不舍的熱淚,久久不愿松開緊握的雙手。
將心比心,真心換真情。幫助鄉親解決急難愁苦,過上好日子,是張年亮的駐村信念。2020年12月,林屯村實現整村脫貧,村集體年收入首次突破90萬元,獲得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增量獎”。2021年2月,他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國家藥監局掛職扶貧干部扎根一線、苦干實干,同當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才凝聚起了打贏脫貧攻堅戰、走上鄉村振興路的力量。
國家藥監局掛職干部、時任臨泉縣單橋鎮張老莊村第一書記席世浩的駐村辦公室和居住地是同一間屋子,兩個區域僅以一櫥相隔,陳設極簡,院內是他自種自食的蔬果,他卻樂在其中,笑言美景盡在窗外,春天賞油菜花、夏日有玉米地。而他更多的精力放在村發展上,從臨泉縣特色農產品多渠道供銷,到張老莊村快遞綜合服務店,再到在建的黨群服務中心、衛生院及食堂項目,席世浩想方設法為村民增收,讓鄉親過上好日子。
情系一方土、心系扶貧路。國家藥監局幫助定點扶貧村縣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如今又推動碭山、臨泉大踏步走上鄉村振興建設之路。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每周醫藥看點(9月22日—28日)
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京津冀分中心、華中分中心、西南分中心掛牌成立;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通知,公開征集2025年度計量支撐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項目,... 2025-09-28 14:16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