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戰“疫”話名醫(二十一)
溫病名醫---姜春華
姜春華(1908年-1992年),字秋實,著名溫病學家,江蘇省南通縣人。姜春華對治療溫病的主要貢獻是提倡“截斷扭轉法”,他的“三大法寶”是重用清熱解毒、早用苦寒泄下、及時涼血破瘀,由于疫病發展速度快,死亡率比較高,變化有特殊性,用“截斷”方藥可以清除病源,從而“扭轉”病情往不好的方向轉變。
姜春華曾經在上海當醫生,恰逢抗日戰爭爆發,上海各個角落的居民都涌入租界躲避災難,他們露宿冷食,居住環境很簡陋,衛生條件也很差,導致疫病流行。當時,流行的傳染病有腸傷寒、斑疹傷寒、回歸熱、肺炎、瘧疾、痢疾、天花等,這種狀況與醫圣張仲景所描述的“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十分相似。姜春華結合現代急性傳染病學知識,用心研讀了古代的瘟疫、溫病諸門,從《肘后備急方》《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溫疫論》《疫證集說》,到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溫病四大家”的理論及醫案,全力探索瘟疫的治療方法。通過不斷的臨床實踐,他總結了急性傳染病必須“重用清熱解毒、早用苦寒攻下、及時涼血化瘀”的經驗,凝練成“截斷扭轉法”,這種方法有利于迅速阻斷重癥溫病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姜春華參與血吸蟲病的防治,他借鑒了歷代中醫對于蠱毒與水毒的有效方藥,同時收集了民間治療血吸蟲病的單方和驗方,根據病情將這些方藥合理地應用于臨床,收到了較為滿意的療效。(林明欣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丁思元 遼寧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王琪格 遼寧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邱模炎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
(責任編輯:申楊)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