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亮劍” 助力監管 中國醫藥報社持續“輸出”監督報道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落楠 李碩) 2019年新年伊始,中國醫藥報社曝光部分電商平臺以及化妝品涉及“藥妝”的違法行為,向違法違規行為“亮劍”。
此后一年,作為醫藥行業主流媒體,中國醫藥報社承擔起輿論監督的職責使命,以提升監管效能、促進行業自律、回應社會關切、維護公眾權益為宗旨,持續開展監督性報道,至今《中國醫藥報》、中國食品藥品網已發表150余篇監督報道,引起藥監部門、醫藥企業廣泛關注。
醫藥行業哪些短板待補齊?哪些問題值得關注?面對輿論監督,各方應持何種態度?150余篇報道構成一面鏡子,照出了問題的答案。
哪些領域是“重災區”
哪些領域是醫藥行業違規“重災區”?從報道曝光內容來看,中藥飲片質量問題屢曝不止,染發類化妝品是相關不合格產品通告“常客”,上市公司違規行為不容忽視。
1.中藥飲片
《45批次藥品不合格!春盛中藥4批次藥品上黑榜》《屢被點名!春盛中藥質量之困折射飲片生產合規之需》,新三板公司春盛中藥(831983)因中藥飲片不合格被連續曝光。
事實上,中藥飲片是藥品質量問題高發區。四川云亳堂藥業有限公司、江西樟樹國康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慶陽神州同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銅陵禾田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藥知源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湖南省南國藥都中藥飲片有限公司……
一批企業登“黑榜”。中藥飲片產業要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政策支撐,更需企業自強。
2.化妝品
以染發類化妝品為代表的產品不合格問題突出,屢曝不止。中國醫藥報對此保持關注,刊發《國家藥監局喊話:這種染發膏、身體膜不能用!》《國家藥監局通告9家企業13批次染發類化妝品不合格》《汞含量超標4000倍!中日合資麗人牌百消斑不合格》《郁美凈近4萬盒兒童爽身粉鉛含量超標》等報道。
一篇篇報道觸目驚心,讓“美麗事業”更健康,是消費者的共同呼喚。
3.上市公司
《爾康制藥棄購河南九勢 夢碎撲爾敏原料藥反壟斷》報道爾康制藥(300267)與河南九勢涉嫌實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并圍繞原料藥壟斷現象展開探討。
此外,康美藥業(600518)、復星醫藥(600196)、振德醫療(603301)、紫鑫藥業(002118)、石藥集團(01093.HK)等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也曾被曝光。
醫藥產品事關民生,企業聲望越高、體量越大,越是要嚴守合規“紅線”。
這些問題需被重視
梳理《中國醫藥報》、中國食品藥品網發表的監督性報道,“李鬼”頻現、“偽科學”作祟、質量體系存在缺陷,不僅僅是化妝品和保健領域的特有問題。
1.虛假宣傳
《用“藥妝”概念宣傳是誰在“頂風作案”?》《混淆“家用”“醫用”概念網購胎心儀需謹慎》《中醫能治愈近視?“神器”與“神藥”都不存在》《智能篩查機器人:智能外殼包不住健康謎題》《“協和”化妝品滿天飛 官方APP辨真偽》……針對產品夸大和虛假宣傳等展開的調查報道,引起較大反響。
市場產品供應日漸豐富,廠家宣傳要出新意,但不能“套路”消費者,否則只會遭來市場的懲罰。
2.假冒偽劣
國家嚴厲打擊制假售假。針對國家藥監局凈化市場的監管舉措,本報及時進行跟進報道,刊發了《注意!這17批次的染發膏、嬰兒護膚霜均為假冒化妝品》《安徽滁州破獲涉及21省份特大制售假藥案》《國家藥監局:59批(臺)產品醫療器械不符合標準規定》等報道。
市面上商品魚目混珠,不能讓消費者“碰運氣”買真貨。監管部門加強監督、重拳出擊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是對消費者和守法企業的最好的保護。
3.系統性風險
《飛檢發現嚴重缺陷項4項、一般缺陷項8項 臨沂圣騏日化被要求限期整改》《國家藥監局“點名”廣州景紅達等4家企業限期整改》《采購、質控、不良事件監測等存在缺陷 徐州圣凱斯被責令停產整改》……2019年,“限期整改”“停產整改”成為監管高頻詞。
當“限期整改”“停產整改”出現時,往往意味著企業質量體系存在缺陷。質量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查出來的,企業合法合規生產經營,應該記在心中、付諸實踐。
補上“回應關切”這門課
面對媒體監督,有企業積極回應,有企業逃避監管。當下,“放管服”改革正盛,“回應關切”這門課,不僅是企業要補上的,地方政府也應真正轉變“保姆”心態。
1.地方政府響應
刊發《多次被各地藥品質量公告“點名” 銅陵禾田、吉林龍泰何時能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后,安徽藥監局迅速對銅陵禾田中藥實施有因飛行檢查;刊登《商丘金馬藥業標示產品“嬰兒健脾散”又出問題》一文后,河南省藥監局和商丘市市場監管局安排專人再次到商丘金馬藥業核查整改工作。
地方監管部門應該意識到,媒體輿論監督是一臺顯微鏡,照出了企業存在的風險隱患。對于媒體監督,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應該積極響應、排查風險,讓監管走在風險前面,幫助企業健康成長,保護公眾用藥安全。
2.企業有回應
在2017年和2018年,章華公司的染發類產品連續兩年在全國化妝品專項抽檢中被曝出問題,本報刊發相關報道,表達關切,企業邀請本報記者到章華公司實地采訪,并一一回答記者疑問。
對于新三板公司春盛中藥多次登上“質量黑榜”,本報保持關注,企業給予直接答復,并邀請記者前往駐地,實地探訪其整改情況。
輿論監督是壓力,更是助力,企業從中發現自身的不足,才更能健康發展。
3.無動于衷
面對媒體監督,也有企業無動于衷。《半年兩張罰單!振德醫療怎么了?》《“你們還藥(要)妝(裝)多久?》《飛檢查出5項嚴重缺陷企業人員對整改情況“一問三不知” 這款面膜你還敢用嗎?》等報道,折射出了部分企業的冷漠。
有的企業已經對媒體曝光失去敏感性,變成了“老油條”。而企業員工“我是新來的”的回應,讓人啼笑皆非。逃避社會監督并非良策,正視輿論,對產品質量保有敬畏心,企業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每周醫藥看點(9月22日—28日)
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京津冀分中心、華中分中心、西南分中心掛牌成立;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通知,公開征集2025年度計量支撐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項目,... 2025-09-28 14:16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