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江:大數據助力食品安全風險防控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 落楠) 5月24日,“智慧推動食品藥品產業轉型升級——責任 趨勢 融合”主題論壇在貴陽舉辦。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盧江在論壇上表示,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的正確領導下,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等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技術工作不斷加強,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堅持預防為主。牢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強化風險監測、風險評估和供應鏈管理,提高風險發現與處置能力。”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高度重視,并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標準管理等方面及時做出部署。未來我國在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方面必須強力推動大數據應用,要借助大數據技術提高對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的感知、識別、預警、預測及干預。
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盧江認為,將海恩法則應用于食品安全領域,借助大數據的理念和技術,通過系統收集、整合、分析食品安全相關數據,尋找風險的征兆和苗頭,有效識別預警及防控系統性風險,推動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關口前移,實現智慧監管。
針對目前我國食品安全信息化發展與大數據應用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盧江建議:一是創新體制機制,強化食品安全大數據應用頂層設計;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大數據跨越式發展的保障能力;三是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數據融合規范,解決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全鏈條多元異構數據融合難的問題;四是設立國家重大專項科研基金,加強食品安全大數據應用技術創新研究,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大數據發展相關的技術難題;五是著力培養食品安全專業與信息化方面的跨界人才,為食品安全大數據應用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六是有效提升食品安全大數據的隱私保護和安全性,建立“可信、可控、可管”的信息保護體系,確保食品安全大數據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在應用大數據防控食品安全風險的過程中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頂層設計有待加強。缺乏涵蓋食品安全及營養健康的全鏈條、全周期、全過程信息化建設與大數據應用規劃,存在信息孤島、自成體系、數據資源分散、部門共建共享機制缺乏等,難以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格局。二是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F有的食品安全信息化平臺和系統已不能很好的滿足當前食品安全工作要求。三是亟待建立完善數據標準。目前與食品安全相關部門的內部及部門之間的食品安全數據缺乏統一標準和數據融合的編碼規范,難以實現數據的共享交換、跨界融合與綜合利用。四是數據收集和應用能力有待加強。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數理統計已經不能滿足食品安全工作需要,數據收集和應用研究工作亟待深入開展,能力亟待提升。五是食品安全大數據隱私保護和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規亟待建立和完善。
《中國醫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江西食安監管“用機器換人”
近日,江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2019年下半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提出要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逐步推動食品安全監管“用機器換人”,發揮智慧監管作用,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 2019-09-02 14:23關于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后檢查工作的思考
目前,國產非特殊用途妝品占據了我國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大半的市場份額。此類化妝品,工藝相對簡單,生產銷售門檻較低,在為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成為消費糾紛的高發區域,需要監管部門... 2019-07-24 16:06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