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尿酸降猛了,反而痛風加重了呢?
段先生1周前因左足第一跖趾關節腫痛前來就診,檢查發現他的血尿酸水平為630微摩爾/升,確診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可他表示家里有藥,自己回去吃即可,不用在醫院接受治療。昨天,他又來到了門診說:“周大夫,我吃上秋水仙堿和止疼片,本來腳不怎么疼了,我想快點兒好,就又吃了苯溴馬隆片和別嘌醇片。可是你看,現在腳又腫起來了,走不了路了!手的關節也開始疼了!這怎么回事啊?”
醫生讓他再化驗一次,結果顯示血尿酸水平303微摩爾/升。段先生看著結果:“您瞧我這尿酸很正常,怎么腳疼得這么厲害呢?” 醫生說:“段先生,您這是‘轉移性痛風’,這跟您大量服用降尿酸藥物有關。”
尿酸高會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這是因為大量尿酸在關節表面沉積形成尿酸鹽結晶,引起炎癥反應,導致關節紅、腫、熱、痛。時間久了,會形成關節表面的痛風石。有些患者為了緩解疼痛,希望盡快將尿酸水平降低,自行加大用藥劑量,甚至兩三種降尿酸藥物聯用。但往往事與愿違,反而出現疼痛不緩解,甚至關節腫痛加重。這是因為服用藥物后,血液中的尿酸經過代謝很快排出體外,導致血尿酸水平迅速下降,而關節液中的大量高濃度尿酸來不及向血液中轉移,從而使關節和血液中尿酸濃度相差懸殊,致使已經沉積在關節表面及其周圍組織的尿酸鹽結晶驟然脫落釋放,從而誘發甚至加重關節炎發生。這就是雖然患者抽血化驗顯示血尿酸水平正常甚至偏低,但癥狀反而更嚴重的原因。這種情況就被稱作“轉移性痛風”。
因此,在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中,服用降尿酸藥物一定要循序漸進,緩慢降低血尿酸水平,避免血尿酸大幅波動。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