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早期診斷與管理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輕化趨勢。高血壓通常無明顯癥狀,很容易被忽視。但其對人體健康有長期損害,可造成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慢性損傷,存在引發心肌梗死、腦卒中和腎衰竭等終末病變的風險。因此,高血壓的科學預防以及早期診斷很重要。
加強日常監測
高血壓是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診室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我國≥18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達到27.5%,即約每4個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壓。高血壓患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只有51.6%、45.8%和16.8%,大量患者被漏診或未得到有效治療,導致高血壓的長期高風險暴露。
高血壓的早期診斷是從“無聲”中發現信號的。高血壓患者晨起時往往無明顯癥狀,或只是出現頭暈、乏力、心悸等不易被察覺的癥狀。如果早期沒有及時發現并就診,很多高血壓患者的后期治療難度將加大,甚至可能引發其他并發癥。
高血壓的早期診斷,關鍵在于普查和規范監測。提倡成年人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或每半年至1年測量1次。對于具有高血壓家族史、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吸煙、飲酒等危險因素的人群,建議增加測量頻次,每半年甚至每季度測量1次。年齡超過60歲但無高血壓危險因素的人群、年齡不足45歲的輕至中度高血壓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進行降脂治療的患者,以及妊娠期高血壓和產后急性高血壓患者,應加強血壓監測。另外,如時常感覺頭目脹痛、頸項僵直,勞作后心慌、氣短,視物模糊,出現一過性頭暈,夜間難寐等,應警惕高血壓風險。
家庭血壓監測非常重要。家庭自測血壓可以排除“白大褂高血壓”,較能反映機體的實際血壓值。家庭測量,建議使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測量時應保持安靜,左右上臂交替、連續3次測量取平均值錄入,方便診斷及隨訪。
警惕危險因素
高血壓的形成是多因素、多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預防高血壓,需要警惕以下危險因素。
家族遺傳。若父母一方為高血壓患者,其子女的高血壓發病率就會明顯增加。家族遺傳基因對高血壓有較大影響,特別是部分遺傳基因的變異可能會影響體內水鈉代謝、血管舒縮、激素調節,從而增加高血壓的發生概率。
生活習慣。高鹽飲食、缺乏運動、長期熬夜、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都會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
肥胖。超重或肥胖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者,其脂肪組織分泌炎性因子,影響血管內皮功能,易導致血管收縮性增加和血壓升高。
心理壓力。長期精神緊張、焦慮,頻繁的情志改變等,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釋放大量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促進血管收縮而使血壓升高。
此外,高血壓往往和其他代謝性疾病同時存在,形成代謝綜合征。如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疾病本身都是造成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做好科學管理
高血壓的管理不僅僅是“吃降壓藥”這么簡單,而是一項涉及多學科、多環節的綜合性工作。當前,高血壓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個體化、綜合化、長期化”。
一般來說,生活方式干預是高血壓基礎治療方法,適用于所有高血壓患者以及高血壓前期患者。第一,要減少食鹽攝入。建議飲食低鹽化,優先選擇低鈉鹽,盡量少吃咸菜、醬油、香腸等高鹽類食品。第二,要優化飲食習慣。增加高鉀、高鈣、高鎂食物的攝入,比如香蕉、蔬菜、豆類、堅果等,盡量避免動物性脂肪的攝入??梢允秤脙炠|橄欖油維護血管健康。第三,要控制體重。研究數據顯示,當體重減輕1kg時,收縮壓會降低約1mmHg。尤其對于超重和肥胖的人群而言,借助科學飲食和規律運動降低體重,對血壓的有效控制至關重要。每周保證不低于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鍛煉,比如散步、游泳、騎車等,除了能夠有效控制血壓,還能增強血管彈力,提高心肺功能。第四,要進行心理健康調節。長時間的緊張會對血壓產生影響,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可以放松情緒,有效釋放壓力。第五,戒煙限酒。煙、酒會傷害血管、升高血壓,如果能夠戒煙限酒,將有利于全面調控和綜合治療高血壓。
對于非藥物治療未能有效控制血壓的患者,或起始血壓較高(如≥160/100mmHg)的患者,均應及時進行藥物治療。當前常用的降壓藥物有鈣離子拮抗劑(氨氯地平等)、ACEI或者ARB類藥物(貝那普利、纈沙坦等)、利尿劑(氫氯噻嗪等)、β受體阻斷劑(美托洛爾等)。以上藥物還可兩至三種組成復方制劑,可根據患者不同年齡、合并其他疾病、不同靶器官受損程度等情況進行個體化選擇??傊?,患者應長期規律服藥,不得隨意停藥或私自換藥,避免血壓波動。
高血壓是可終身伴有的慢性疾病,患者需定期去醫院門診隨訪,做好血壓監測以及腎功能、心電圖、眼底等檢查,及時發現靶器官病變。對已存在的高血壓心臟病、高血壓腎損害、高血壓腦病等,應由??漆t生給予綜合治療。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也能夠助力高血壓的管理。比如可借助智能血壓計、健康管理APP、遠程隨訪平臺等,實時上傳患者資料、進行線上醫患互動、監督患者行為等,實現科學有效管理高血壓。只有增強患者健康意識、做好篩檢、科學管理,才能夠真正做好高血壓的早期發現和疾病控制。
(作者單位:北京市西城區廣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曲雪潔)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