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診早篩規范化治療助力患者高質量長生存 2024無錫肺癌防治產業大會舉行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董笑非) “早篩早診”是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據悉,對于早期發現并規范治療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70%以上。然而我國有約75%的患者在診斷時已處于肺癌晚期,錯過了最佳根治性治療時機。1月13日,由無錫市人民政府指導,無錫市科技局和無錫市衛健委主辦,無錫高新區管委會承辦,阿斯利康中國協辦的“2024無錫肺癌防治產業大會暨第一屆肺癌防治周”在無錫舉行,眾多肺癌治療領域的大咖專家、業界領軍人物等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合力探索構建全新肺癌診療生態圈。
根據《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明確到2030年,癌癥防治體系進一步完善,危險因素綜合防控、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能力顯著增強……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達到46.6%的主要目標。而肺癌作為國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種,早期篩查,盡早治療勢在必行。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徐世東教授表示:“晚期肺癌通常會出現擴散、轉移等問題。因其病情復雜,治療難度也更大,從而導致了我國肺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5年生存率則僅有5%左右。建議45歲以上肺癌高危人群,尤其是長期吸煙、長期接觸二手煙或廚房油煙、有慢性肺病或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發現、早治療?!?/p>
除了早期篩查外,還要加強靶向藥物等精準治療手段的使用,而精準治療的前提是精準診斷。據介紹,基因檢測使患者能夠從治療中達到最大程度的獲益,促進醫療資源更好更合理地應用。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EGFR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常見的驅動突變基因,我國約有45.9%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伴有EGFR突變,從早期到晚期不同疾病階段的腫瘤基因檢測便可以明確腫瘤患者基因突變的靶點,包括耐藥后產生新的基因突變等,進而使得患者有針對性地使用靶向藥物,改善生存預后。
目前我國腫瘤基因檢測在大部分地區仍屬自費項目,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亞專科主任林根教授認為,隨著患者對腫瘤基因檢測的需求不斷上升,建議通過多層次醫療保障共同發力,為腫瘤患者提供規范化、標準化的腫瘤基因檢測服務,讓更多患者受益。
另外,規范化治療能助力患者高質量長生存。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外科肺癌首席專家張蘭軍教授看來,早中期肺癌患者在術后進行規范的輔助治療非常必要,通過使用有顯著生存獲益的早期輔助靶向藥物,能夠提高五年生存率。另外,為了提高手術切除的機會和改善患者的預后,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探索圍術期治療,即術前新輔助治療到術后輔助治療的圍手術期全程靶向/免疫治療模式,助力患者實現“早期治愈”的可能。
此外,肺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面臨合并呼吸慢病的風險,“癌肺同治”的理念也隨之出現。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王珂教授表示:“肺癌和呼吸慢病互為危險因素,肺癌患者中慢阻肺病的患病率約為40%~70%,而肺癌患者也容易合并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感染等,需要多學科共同干預。因此要充分考慮共病兼治與癌肺同治,個體化、規范化選擇肺癌的治療手段,提升患者獲益。”
會上,阿斯利康攜手生態圈企業瓦里安醫療、艾德生物等成立“肺癌防治產業聯盟”,致力于肺癌防治、規范化診療以及肺健康的全病程管理,共同推進肺癌領域創新技術的開發和普及。此外,由江蘇省內無錫、南京等11個城市、23家醫院聯合成立的“江蘇呼吸介入聯盟學院”也在大會上揭牌,通過多城市聯動的模式,全面提升基層呼吸科的介入理論和實操能力,充分發揮呼吸介入技術在肺結節和肺癌精準診斷、全程管理、局部治療和癌肺共治中的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宋莉)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六個身體信號 揪出隱秘的心衰
家中有老人患有基礎疾病時,一定要密切觀察老人的日常表現,一旦發覺可疑的癥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今天,心內科專家就為大家總結出6個心衰的預警信號。 2023-08-10 09:53中國首個化療相關骨髓抑制超萬人臨床調研報告公布 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防大于治”
1月20日,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在深圳舉行發布會,公布并解讀了我國首個超萬人大樣本的化療骨髓抑制流行病學調研報告——《中國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及臨床管理現狀調研報告(202... 2024-01-24 14:3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