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化療相關骨髓抑制超萬人臨床調研報告公布 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防大于治”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記者閆若瑜)1月20日,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在深圳舉行發布會,公布并解讀了我國首個超萬人大樣本的化療骨髓抑制流行病學調研報告——《中國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及臨床管理現狀調研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
“本次調研深入分析了我國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CIM)臨床現狀,填補流行病學數據的空白,將有助于指導臨床規范化治療,并將為未來腫瘤藥物研發、臨床治療策略制定等方面帶來更精準的指導。”該項目的項目組長之一、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姜文奇說道。
骨髓抑制不容忽視
盡管當前各類新型抗腫瘤藥物和療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對大多數惡性腫瘤而言,化療仍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到2040年,中國預計每年約有420萬新發癌癥患者符合化療指征,占全球化療需求的27.8%。
然而,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化療的毒性也會波及人體增殖較快的正常細胞,從而引發一系列令人聞之色變的毒副反應。提起化療的毒性反應,公眾的認知往往停留在脫發、嘔吐等癥狀。但在臨床醫生看來,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是對患者影響更大的副作用。通俗來講,“化療引起骨髓抑制”就是骨髓中負責生產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的干/組細胞受到化療損傷,導致外周血里的三系血細胞指標顯著下降,從而引起患者發熱、感染、疲勞、出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委會常委兼秘書長、本調研項目執行組長、江蘇省腫瘤醫院教授沈波解釋道,骨髓抑制如果較為嚴重是可能致命的,尤其是當白細胞降低的程度達到3—4級時,人體的防御屏障變得極差,患者容易引起“粒缺性發熱”,是極為危險的癥狀。此外,血小板降低引起患者出血,嚴重貧血可引發臟器功能衰弱等等,這些都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不及時干預甚至可能引發患者死亡。
一般情況下,化療患者的驗血報告單上出現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三系指標的“下箭頭”后,就不能繼續做腫瘤治療,只能推遲治療,等待血象恢復。即使通過一些干預手段,讓骨髓抑制減輕,但醫生考慮到患者此前發生過骨髓抑制,也會降低化療劑量,讓化療的作用大打折扣,影響患者遠期生存。
“骨髓抑制對腫瘤治療而言,是臨床上一個嚴峻的問題?!苯钠嬷毖裕壳霸趪H上有很多相關研究,包括流行病學的調查、臨床用藥臨床管理方面的研究等,對臨床工作很有指導價值。但在我國,這方面的數據比較少,特別是缺乏由專業機構組織的該領域大型流行病學調查,臨床上對于骨髓抑制的關注度仍然不夠。
預防手段效果明顯
本次發布的《報告》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委會發起,調研歷時近1年,覆蓋了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的超10000名化療患者以及305名全國主任級腫瘤科專家?!秷蟾妗贩謩e從患者和醫生兩個角度分析了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的發生情況和管理現狀,旨在向社會各界反映中國CIM的實際情況,揭示其對腫瘤患者疾病管理和疾病負擔的影響。
據姜文奇介紹,萬余名接受問卷的腫瘤患者中,化療后發生骨髓抑制的總體比例為44.2%。也就是說,大約每兩位腫瘤化療患者中,就有一人會發生骨髓抑制。《報告》數據顯示,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會發生多系血細胞指標降低,其中,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均下降的三系骨髓抑制患者占比為11.2%。
“所以我們更需要能夠從整體上全面解決骨髓抑制問題的手段?!鄙虿ㄖ赋?,與傳統治療藥物相比,化療前對骨髓抑制進行預防,可有效降低CIM的發生率。對于已發生骨髓抑制的患者,下一治療周期使用預防性手段,如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曲拉西利、促血小板生成因子,患者再發生骨髓抑制的比例明顯下降。例如,《報告》數據表明,在化療前使用曲拉西利進行干預,對首次化療的患者,骨髓抑制發生率僅有28.6%,為同類干預手段中最低。曲拉西利的干預,也讓前一周期曾發生骨髓抑制的患者,在下一治療周期的骨髓抑制風險降低了42.5%。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接受了預防的患者中,還是有58.3%的患者發生了骨髓抑制,高于一般人群。這是因為,接受了預防性干預的患者,大多是體質較差,存在發生骨髓抑制高危因素的人群。這些患者如果不進行預防和干預,會更容易發生嚴重的骨髓抑制。
由“治”到“防”任重道遠
《報告》揭示了化療前預防降低骨髓抑制發生的效果,但在實際臨床中,骨髓抑制由“治”到“防”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腫瘤科主任王樹濱表示,過去由于理念問題以及沒有很好的藥物干預手段,醫生更加關注骨髓抑制發生后怎樣去治療。而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藥走向臨床,應該提倡把干預關口前移,實現真正的一級預防。
《報告》顯示,患者端實際統計的骨髓抑制發生以及接受預防的情況,與醫生端對預防性用藥的觀念存在差異。盡管92.8%和61.6%的專家表示會對中性粒細胞減少(CIN)和血小板減少(CIT)進行預防性干預,但實際接受預防治療的患者比例僅有79%和36.2%。“大部分醫生樂觀估計了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對后續化療的影響?!鄙虿ㄖ赋觯A防不足會導致更多患者發生骨髓抑制,這一問題值得廣大臨床醫生關注?!秷蟾妗房偨Y,當前我國仍然缺乏普適性的骨髓抑制風險評估模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預防的實施。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委會常務委員常建華則呼吁,提高骨髓抑制預防藥物的可及性,醫保覆蓋很重要。當前,很多化療藥物都實現了醫保覆蓋,但化療支持藥物卻沒有。實際上化療不良反應造成的醫療成本同樣很高,如果患者在化療一開始就可以接受預防性藥物,那就大大降低了該患者后續可能的治療費用,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此外,隨著新型療法不斷涌現,臨床發現很多靶向藥物、免疫治療的藥物、抗體偶聯藥物(ADC)等也都存在骨髓抑制的副作用。目前《報告》一期調研數據是以統計傳統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為主,后續還將開展新型療法與骨髓抑制關聯性的調查,進一步助力改善腫瘤患者生存獲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責任編輯:常靖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六個身體信號 揪出隱秘的心衰
家中有老人患有基礎疾病時,一定要密切觀察老人的日常表現,一旦發覺可疑的癥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今天,心內科專家就為大家總結出6個心衰的預警信號。 2023-08-10 09:53中國首個化療相關骨髓抑制超萬人臨床調研報告公布 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防大于治”
1月20日,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在深圳舉行發布會,公布并解讀了我國首個超萬人大樣本的化療骨髓抑制流行病學調研報告——《中國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及臨床管理現狀調研報告(202... 2024-01-24 14:3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