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又一綜合改革項目重磅落地 廣東醫療機構制劑迎來首批“嶺南名方”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7月9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廣東省醫療機構制劑‘嶺南名方’終選專家評選工作會議”上,當廣東省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方維宣布廣東省中醫院復康寧膠囊、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助孕丸和清金得生片3個品種被評選為廣東省醫療機構制劑“嶺南名方”時,會場迎來熱烈的掌聲。歷經10月孕育、“三醫”聯動共同推動,“嶺南名方”評選工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貞術調脂膠囊、心陽片等5個品種被評選為“嶺南名方”孵育品種,其他10個品種被評選為“嶺南名方”入圍品種并獲授牌。
圖為廣東省醫療機構“嶺南名方”終選專家評選工作會議現場。
本次評選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國家杰青,企業高管等專家構成強大的評委陣容。
全國率先啟動三醫聯動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優化基于古代經典名方、名老中醫方、醫療機構制劑等具有人用經驗的中藥新藥審評技術要求,加快中藥新藥審批”的戰略部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也發布《關于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在此背景下,去年9月29日,廣東省藥監局、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文,組織開展廣東省醫療機構制劑“嶺南名方”遴選試點工作,促進廣東省醫療機構制劑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發掘嶺南中醫藥精華,逐步建立“嶺南名方”品種庫,實施動態管理。對入選制劑將增加普惠性、可及性,進一步積累臨床使用經驗,促進廣東省醫療機構制劑質量提升及新藥轉化。
同期,廣東省藥監局、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和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成立廣東省醫療機構制劑“嶺南名方”遴選工作專班,負責廣東省醫療機構制劑“嶺南名方”遴選工作的組織領導。專班制定并發布廣東省醫療機構制劑“嶺南名方”申報指南、評選標準、評價技術指南等,組織開展“嶺南名方”申報和遴選,建立廣東省醫療機構“嶺南名方”品種庫,研究制定入選“嶺南名方”品種支持政策,各專班單位依職能推進各項政策落地。
“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三醫聯動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并以醫療機構制劑新藥轉化作為藥品監管綜合改革進行謀劃推動,在行業內引起關注?!狈骄S介紹,近一年來,嶺南名方遴選工作有序開展。包括制定科學合理的遴選審評機制,出臺專家評選標準。從申報的113個品種中經過資料審核、初選,層層把關,優中選優,遴選出18個入圍品種。下一步,首批“嶺南名方”將納入廣東省醫療機構制劑“嶺南名方”品種庫動態管理,助力品種轉化落地。
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引入了科學內涵
本次遴選初選專家組組長、長江學者、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楊忠奇教授指出,此次“嶺南名方”評選工作有許多創新,一是首次從制劑的成藥性,即新藥轉化的角度來評價名方,以往評“名方”比較重視老中醫名氣,這次把往新藥轉化作為一個重要標準,重視“名方”在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貢獻。二是首次把臨床數據作為評價標準,把人用經驗理念引入“名方”評審,講數據、講證據、講臨床價值,重視“名方”的科學內涵,以促進中醫藥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藥監局黨組書記、局長江效東表示,廣東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挖掘本省在臨床上具有獨特優勢的中藥制劑品種,逐步建立“嶺南名方”品種庫,作為醫療機構與監管部門、科研院所、產業界推動中醫藥產業化的平臺,促進廣東省醫療機構制劑質量提升及新藥轉化,推動醫療機構制劑及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為發揮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傳承創新發展“孵化器”作用,鼓勵醫療機構制劑向中藥新藥轉化,廣東省藥監局將嶺南名方遴選試點工作納入2023年綜合改革的重點改革任務,通過“嶺南名方”的遴選,探索構建“名醫-名方-名藥”的中藥創新發展新路徑。
據悉,廣東省藥監局將聯合廣東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出臺“嶺南名方”支持政策,增加其普惠性、可及性。以首批“嶺南名方”為標桿,開展相關經驗總結推廣,及時評估遴選試點成效,固化經驗做法,打造“嶺南名方”金招牌。并以“嶺南名方”為“名片”,加強與港澳溝通合作,積極推進“嶺南名方”在港澳地區開展臨床使用、注冊上市,逐步輻射東南亞,探索研究中藥走出去的廣東路徑。(陳海榮)
(責任編輯:常靖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