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多舉措提升藥物警戒能力 臨沂市市場監管局藥品安全監測評價工作取得實效
山東省臨沂市是人口大市,也是醫藥產業大市,現有藥品生產經營企業3145家,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558家,藥械使用單位5600家,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2.6萬家。
近年來,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努力樹牢“人民藥監為人民”理念,按照“一體兩翼”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提升藥物警戒能力,全力做好藥品安全監測評價工作。
圖為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黃杰(右一)等陪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子江(右二)調研指導臨沂市藥物警戒工作。臨沂市市場監管局供圖
完善藥物警戒網絡
為適應藥品安全監管工作需要,加快推進基層藥物警戒機構建設,借助新一輪機構改革契機,臨沂市藥品監管部門率先成立地市級藥物警戒中心,推動全市12個縣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更名成立縣區級藥物警戒中心,實現市、縣兩級藥物警戒機構全覆蓋。
發揮藥物警戒專業機構作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監測網絡。全市現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站點4397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站點2657個,化妝品監測哨點94個,藥物濫用監測哨點39個,藥品生產企業監測哨點9個,基本形成“縱向重點突出,橫向均衡輻射”的監測網絡全覆蓋格局。
藥物警戒工作專業性強、涉及面廣,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多措并舉培養專職專業監測隊伍。根據監測評估業務需要,市藥物警戒中心配備專業人員13名,其中5人分別被國家藥監局高級研修學院、山東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聘為授課專家。每年組織開展十余場培訓,加強對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人員的培養和培訓指導;加強縣級藥物警戒人才培養,提高業務人員信息收集、風險識別以及綜合分析評價等能力。建立健全藥物警戒專家庫制度,與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制定藥物警戒專家遴選方案,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備案藥物警戒專家68人。藥物警戒專家庫實施動態管理,開展風險咨詢、培訓授課、課題研究等相關工作。
凝聚藥物警戒合力
臨沂市市場監管局發揮藥物警戒網絡監測效能,推行屬地管理和層級管理。建立完善市藥物警戒中心、縣藥物警戒中心、醫療機構三級責任落實機制;搭建專家信息網絡交流平臺,加強與各監測站點溝通聯系;及時收集風險信號、反饋報告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實際困難,提高藥物警戒網絡運行效率。
發揮醫療機構監測報告主渠道作用。通過考核通報、表彰激勵等措施,促進醫療機構出臺內部管理長效機制,將不良反應報告工作納入科室績效考核,推動監測報告“主動報、及時報、不漏報”。加強監測數據分析利用和反饋,發布10期藥物警戒信息,形成不良反應報告源于臨床、服務臨床的良性循環。
落實持有人監測報告主體責任。借助專項檢查,對生產企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逐個逐條進行分析指導,幫助企業建立藥物警戒體系,拓寬收集不良反應報告的渠道;指導企業主動開展藥物警戒工作,企業GVP合規意識不斷增強;引導企業向全生命周期藥物警戒風險管理轉型,從藥品說明書入手,幫助企業分析數據和風險信息提示,保證上市前后說明書風險控制連續性,降低企業和公眾用藥風險。
建立健全藥物警戒工作運行機制。圍繞推動部門聯動,建立完善市場、衛健和公安部門等單位參與的藥物警戒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暢通溝通渠道,增強跨層級跨部門的整體推進合力,解決藥物警戒工作瓶頸。全市藥物警戒工作實現“年初有計劃、年中有督導、年末有考核”,采取“月統計、季反饋、年通報”,以及電話督導和現場檢查等方式,深入監測一線,定期調研走訪回訪,將發現的問題列入臺賬并跟進督促解決,保障監測任務落實。科學開展工作評價,將評價結果作為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注重挖掘、宣傳先進典型,激發工作熱情。推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向藥物警戒轉型,切實發揮藥物警戒工作守護人民健康的“哨兵”和“偵察兵”作用。
此外,臨沂市市場監管局還堅持每年對醫療機構、藥品生產企業實施全覆蓋培訓,突出關鍵環節、關鍵問題,統一規范培訓內容。在規范監測報告填寫上,推行藥品不良反應過程描述“三個時間三個項目兩個盡可能”標準;在報告審核上,建立“四查四對”報告審核標準,加強報告真實性、準確性;在報告收集上,推廣“四非”藥物濫用行為判定標準,提高醫療機構上報藥物濫用報告數量和質量,引導醫療機構開展超適應癥、超劑量用藥“可疑即報”工作。借助宣傳媒介,向社區群眾、零售藥店員工、在校大學生等群體,開展“‘藥’您健康沂蒙行”等公益宣傳活動,營造藥物警戒“社會共治”氛圍。
提高風險預警處置能力
在風險預警處置上,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建立完善“三個一”預警工作模式,即建立一套制度、成立一個小組、建立一個流程,做到風險“早發現、早報告、早評價、早控制”。
建立一套制度。協力推動山東省藥品不良反應風險預警平臺建設,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周例會制度,制定《藥品化妝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風險信號標準》,實行預警信息雙人審核,節假日無休,并按時匯總梳理各監測單位發現的風險,及時分析上報。
成立風險研判小組。成立由縣區監測骨干、臨床專家組成的風險研判小組,對關注的嚴重病例、預警事件和風險信號實時分析討論,挖掘有價值的風險信號,撰寫分析報告,做到風險研判及時、科學、準確。
建立應急預警工作流程。完善《風險信號簡易報告程序》《應急預警事件處置工作流程》,聯合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第五分局制定《臨沂市藥物警戒應急事件處置工作程序(試行)》,明確應急預警職責,細化處置流程,確保各類事件發現、處置、報告及時準確。近年來,有效處置應急預警事件50余起,聯合衛健部門化解輿情風險3起。
強化監測數據分析應用
臨沂市市場監管局注重監測數據分析應用能力的提升。近年來,在充分分析利用監測數據的技術上,先后承擔4個涉及藥品、醫療器械的省級專業評價平臺建設;先后開展11項心血管藥物、可吸收止血紗布、殼聚糖類手術防粘連產品、輸液泵、注射泵、監護設備等品種的專業評價及課題研究項目。
2020年,根據靜脈留置針風險信號,對全市集中帶量采購產品不良反應/事件進行評估,助推臨沂市政府建立市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進全市帶量采購產品臨床安全。臨沂市市場監管局每年整理、分析數據近3萬條,形成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明確提出重點關注的藥物品種及應對意見建議,為監督抽樣、安全監管提供參考。
探索藥物警戒新模式
臨沂市市場監管局積極踐行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抓住山東大學建立國家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基地的契機,積極與之對接,搭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
2020年8月,臨沂市人民政府與山東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建設國家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基地(山東大學)臨沂協同創新中心。2021年3月,臨沂市人民政府批復同意設立臨沂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將重點開展藥物警戒監測體系、制度體系、評價體系研究,探索建立地市級藥物警戒新模式。
臨沂市藥物警戒中心主動承擔試點任務,參與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醫療器械故障類不良事件報告數據利用項目”研究,參與山東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牽頭的國家課題“國家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基地管理研究”。
此外,臨沂市藥物警戒中心還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開發上線“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小程序,建設藥品不良反應云平臺等,不斷探索藥物警戒新模式,推動藥物警戒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發展。(作者系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局長)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