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雙循環”背景下,“創新升級+進口替代”引領醫藥大時代
(以下內容從西南證券《醫藥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雙循環”背景下,“創新升級+進口替代”引領醫藥大時代》研報附件原文摘錄)
回顧2020年:
醫藥領跑全行業,醫療器械、CXO、疫苗、藥店等表現靚麗。2020年,疫情和流動性兩大核心因素強化醫藥板塊,多數板塊迎來戴維斯雙擊。年初至今申萬醫藥指數上漲48.2%,跑贏滬深300指數約32.5個百分點行業漲幅排行第四。年初以來,醫藥子行業保持全線上漲,醫療器械、CXO、疫苗、藥店等漲幅靠前。
持倉聚焦醫藥核心資產,估值中樞上移。從持倉來看,公募和外資抱團醫藥核心資產,持續強化醫藥行情,2020年Q2持倉占比一度高達17.2%、4%。申萬醫藥板塊中,其中股價翻倍的約為15%(54/352),其中有19只股票跑贏醫藥指數100pp。從估值來看,醫藥行業年初估值約為35倍PE,截止10月底提升至47倍,目前(2020年10月底)相對大盤溢價率達到過去十年的中位數以上。
產業、政策、資本助力醫藥創新大時代。產業供需兩端發力,促進規模擴容。人口老齡化和慢病患病率提升,驅動長期增長;2019年醫療衛生支出GDP占比6.6%,未來有望持續上升;政策方面三醫聯動創新加速:醫藥加快藥品審批;醫保基金“騰籠換鳥”;醫療方面優化用藥結構、鼓勵民營辦醫。資本變革開通藥械創新時代:醫藥生物企業明顯受益科創板,極大豐富融資渠道。
展望2021年:
醫藥內循環:創新升級和進口替代是核心主線。創新帶來三個升級:產品升級、消費升級、模式升級。
產品升級:創新藥及產業鏈,創新疫苗,創新檢測
創新藥&產業鏈迎來最好的“高光時刻”。在醫保“騰籠換鳥”的大背景下,集采降價將成為過評仿制藥的主旋律,注射劑一致性評價已經啟動,預計明后年將可能迎來集采,隨著DRGs付費落地,這將進一步倒逼藥企加速轉型創新。創新產業鏈CXO作為賣水人,CXO行業有望持續高景氣。創新藥及轉型創新:恒瑞醫藥、長春高新、中國生物制藥、君實生物、我武生物、甘李藥業、博瑞醫藥、澤璟制藥、康辰藥業、冠昊生物、眾生藥業、科倫藥業、億帆醫藥、貝達藥業、康弘藥業、特寶生物、前沿生物、麗珠集團、健康元等。產業鏈CXO:藥明康德、藥明生物、凱萊英、康龍化成、博騰股份、昭衍新藥、藥石科技、美迪西等;
重磅疫苗品種上市驅動行業快速擴容。我國一類苗批簽發占比超過60%,提供基礎免疫,但利潤微薄。二類苗屬于自費品種,重磅品種上市將成為行業的核心驅動力。創新疫苗:康泰生物、智飛生物、華蘭生物、康希諾、康華生物、萬泰生物、華北制藥、沃森生物等;
創新檢測:三條優質賽道,國內企業盡享紅利。我國IVD領域維持在15%以上的較高增長,化學發光、分子診斷和POCT增速均在20%以上,三大優質賽道有望成為未來發展機會較大的細分領域。創新檢測:邁瑞醫療、安圖生物、新產業、金域醫學、華大基因、潤達醫療、萬孚生物、貝瑞基因、艾德生物、凱普生物等。
消費升級:血制品,醫療服務,消費中藥
在醫保控費大背景下,國內醫藥消費需求持續升級,疫情后相關需求有望回暖,長期看好血制品(華蘭生物、雙林生物、衛光生物、天壇生物、博雅生物等)、醫療服務(通策醫療、美年健康、愛爾眼科等)、消費中藥(片仔癀、云南白藥、同仁堂等)。
模式升級:零售藥店積極布局互聯網醫療
零售藥店(大參林、一心堂、老百姓、益豐藥房)和分銷商(上海醫藥、九州通、柳藥股份等)積極探索DTP、O2O等新模式。
消費升級和進口替代是醫療器械行業核心邏輯
一方面,隨著全國衛生投入增長、老齡化加劇、分級診療推進,中國器械市場規模空間巨大,另一方面,當前大部分器械賽道國產化率較低,消費升級&進口替代有望推動國產器械迎來黃金十年。同時,以全國集采和各省試點相結合的耗材帶量采購模式有望常態化進行,格局良好、國產化率低的耗材龍頭有望以價換量加速進口替代。建議關注1)集采避風港領域:化學發光(邁瑞醫療、安圖生物、新產業)、消費性器械(歐普康視、偉思醫療、魚躍醫療);2)創新器械領域:TAVR(佰仁醫療)、外周介入(心脈醫療)、神經介入、電生理等;3)耗材集采品種:如眼科(愛博醫療)、內鏡診療(南微醫學)、骨科(凱利泰、大博醫療、三友醫療)、腎科(健帆生物、三鑫醫療)、心血管(樂普醫療、微創醫療)、吻合器(天臣醫療)。
醫藥外循環:疫情相關物資出口、特色原料藥、制劑出口分享全球市場
海外疫情尚未出現拐點,出口疫情相關物資企業持續受益
疫情相關物資個股:華大基因、振德醫療、英科醫療、東方生物。
全球特色原料藥產能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
特色原料藥:華海藥業、普洛藥業、仙琚制藥、富祥股份。
制劑出口分享全球市場
制劑出口:海普瑞、健友股份、普利制藥等。
2021年組合推薦:
穩健組合:藥明康德(603259)、邁瑞醫療(300760)、康泰生物(300601)、通策醫療(600763)、恒瑞醫藥(600276)、長春高新(000661)、凱萊英(002821)、大參林(603233)、華蘭生物(002007)、健帆生物(300529)。
彈性組合:我武生物(300357)、康辰藥業(603590)、美年健康(002044)、雙林生物(000403)、智飛生物(300122)、金域醫學(603882)、一心堂(002727)、凱利泰(300326)、康龍化成(300759)、藥石科技(300725)。
科創板組合:博瑞醫藥(688166)、南微醫學(688029)、美迪西(688202)、偉思醫療(688580)、天臣醫療(688013)。
風險提示:藥品降價預期風險;醫改政策執行進度低于預期風險;研發失敗的風險。
(責任編輯:劉思慧)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