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回顧我國藥品監管科學十年發展
監管科學是一新型學科,其研究旨在開發新的工具、標準和方法來評估受監管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質量和性能,是監管決策的基礎,是用于人用藥和獸藥整個生命周期中評估其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科學。
世界藥品監管科學十年發展
分析藥品監管和監管科學的進展,可以發現在2010-2020年的10年間,藥品監管科學研究發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通過前沿創新醫藥科學發展,推進生物醫藥創新,為保障全球食品和醫藥產品供應鏈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努力改善民眾用藥安全和質量的核心科學是藥品監管決策的基石。
二是在推進醫藥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推出人用藥配藥新監管措施和保障藥品供應鏈的規定,為繼續加速藥品審評的速度和效率,推出了功能強大的新工具,以加速“突破性治療藥物”的研發和審評,加快藥品或生物制品的研發,必須有突破性認證、優先審評和/或快速通道狀態結合的加速審評系統的支持。
三是在醫療器械方面,為確保患者使用安全,建立唯一醫療器械識別碼用以提高醫療器械的可追蹤性和安全性,必須保證供應商能夠應用安全、準確、可靠的測試結果,繼續推動診斷測試、提供指導治療決策的服務。
四是在個性化醫療時代,依據診斷測試,許多癌癥治療藥物越來越多地根據患者的腫瘤遺傳特征被選擇,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響應曲線和/或降低可能的副作用。
五是重視監管科學發展,利用新科技、新方法、新工具為安全有效的新藥及新療法之間的紐帶,為保障公眾健康和促進產業發展的平衡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成就。
監管科學研究始于2010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為推進監管科學研究發展,于2011年組織召開了第一屆全球藥品監管科學峰會,此后每年一屆。每屆峰會均有來自各國藥監部門、制藥行業和學術機構三方面的官員及專家參加。藥品監管科學研究不應該是產業發展的障礙,而是實現有意義和持久創新的切實路徑。
美國FDA以監管科學促進創新新藥發展舉措收到實效:通過新藥評審溝通活動,促進藥物開發;促進在藥物開發過程中與臨床試驗發起人交流;促進生物標記物與藥物基因組學應用,促進以患者報告和其他終點評價工具開發;促進罕見病藥物開發;風險效益評價,在新藥審評中使用風險效益評價工具;以患者為中心的藥物開發項目,召開相關會議公布總結報告;藥品安全體系現代化,評價風險評估與減低策略(REMS)的實施效果,促進REMS標準化進一步融入醫療保健體系;通過主動監測體系開展藥品安全性評價,促進藥物警戒現代化;提交eCTD文件提高效率,提高藥品審評效率;加速新藥審評,促進新藥和原創性生物大分子藥審評透明度與溝通交流項目,促進創新藥審評審批。
非政府機構關注藥品監管科學研究
中國藥品監管科學研究是從非政府機構(NGO)開始的。2008年,我國組織藥品評價專家訪問美國FDA研究機構,建立了專門人才培養通道。2012年,以“藥物評價和監管領域新興技術”為主題的第二屆全球藥品監管科學峰會在中國杭州舉行。會后,當屆峰會主席訪問了天津,為醫藥企業和監管干部做專場學術報告。2018年,第八屆全球峰會在中國北京舉行,是歷屆峰會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此外,我國專家還參加了2015年的峰會。
2013年,國內第一個地方性食品藥品監管科學機構——天津濱海食品藥品監管科學研究中心在天津藥物研究院成立;同年,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成立,對促進我國藥品監管科學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2015年,北京大學亞太經合組織監管科學卓越中心在京成立。
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是提高監管水平的新引擎
2019年4月30日,中國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正式啟動實施,監管科學成了加快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和質量監管能力的“新引擎”。2019年7月,監管科學行動計劃首批重點項目正式啟動,國家藥監局協調安排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國家藥典委員會、藥品審評中心、藥品評價中心、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等有關單位,在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三個領域開展9個重點項目的研究。
此外,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紛紛加入藥品監管科學的9大重點行動計劃,不斷為藥品監管提供新工具、新方法、新標準和新制度。
2019年6月2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成立中藥監管科學研究中心、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重在破解中藥審評與監管難題、推動中藥創新的政策和機制研究、加強中藥監管科學人才培訓合作、構建以數據中藥智慧監管模式。
2019年11~12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復山東大學、沈陽藥科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北京工商大學等成為監管科學研究基地。
這些依托國內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設的國家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基地通過充分發揮大學優勢,緊緊圍繞我國藥品創新發展和監管科學的戰略需求,聚焦藥品科技前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端人才培養、藥品監管新方法、檢驗檢測新技術、標準制修訂、風險分析和預警、安全評價、應急處置等重點領域開展研究,有利于原創性研究和科技攻關,其產出成果也將有力服務藥品監管大局。如“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技術評價與監管體系研究”項目作為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9大項目的行動之一,研究項目成果快速轉化應用,正嘗試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治療。
發展監管科學更上一層樓
監管科學經過十年倡導和一年行動,讓我們看到了科學監管和提高監管效率的成效。藥品監管科學是推進“健康中國2030”的必然選擇,是調整我國藥品監管思路和策略的基礎研究,對于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運用新方法、新技術、新工具建立規范的監管科學技術的重要支持體系。為實現更高目標,我們還需在以下幾方面推動監管科學發展:
加強監管科學、人才、監管體系建設,有條件的大學和研究院所設立碩士和博士學位培養自己的高端管理專家,有效發揮我國體制優勢;
已建立的“監管科學研究院”或“監管科學研究中心”,更加重視新方法、新技術、新工具的發展研究;
開展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療效和風險評價;
建設以“中藥質量標志物”為抓手的中藥全產業鏈的質量體系;
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對提高我國藥品質量產生了積極作用,但需要利用監管科學形成一種“長治久安”有效管理制度和發揮鼓勵創新的作用;
強化與企業溝通等改革舉措,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提高仿制藥審評效率;建設符合國際標展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形成立法、執法和檢測分離的質量監管體系;
堅持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新藥發展和新藥引進方向。加快對防治艾滋病、惡性腫瘤、重大傳染病和罕見病等疾病的創新藥、兒童用藥、老年人用藥等的審評審批;還要堅持以臨床療效“金標準”原則把控進口關。(作者單位:天津藥物研究院新藥評價研究中心、天津濱海食品藥品監管科學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龐雪)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每周醫藥看點(9月22日—28日)
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京津冀分中心、華中分中心、西南分中心掛牌成立;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通知,公開征集2025年度計量支撐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項目,... 2025-09-28 14:16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