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梳理:三部門發力校園食品安全 “校長家長陪餐制”只是起點
事件詞云圖
事件概述
陪餐制度來啦!!
日前,由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制定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下稱《規定》)公布,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當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新華網、人民網等新聞網站,“澎湃新聞”“食藥法苑”等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微博賬號發布相關信息,標題多為《三部委發文:中小學、幼兒園校方負責人應與學生一起進餐》等。其中@澎湃新聞發表的【三部委發文:中小學幼兒園負責人應與學生一起進餐】,轉評量達2萬余人次,微博話題#校方負責人應與學生一起進餐#閱讀量達1億人次。
信息量走勢及關鍵節點
從信息量走勢來看,以3月8日~4月3日14時為監測時間段,如下圖所示,輿情整體呈現“波浪式”特征,網民關注度遠高于媒體關注度。
監測時間:2019年3月8日~4月3日14時
數據來源: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輿情中心
媒體關注點
通過對熱點文章進行內容聚類分析可見,媒體的主要關注點包括以下3個方面。
關注各地校園小賣部及“校長陪餐制”落實情況
環球網發表《四川出臺新規:中小學幼兒園實施集中用餐陪餐,校領導須參加》稱,3月22日,四川省教育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學校要實行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等內容。南方網發表《廣東部分中小學已建陪餐制度》稱,目前,師生同餐已成為廣東省許多學校的“標配”。定期開放校園食堂,接受家長和社會監督,建立負責人陪餐制度,校長及時發現、解決用餐問題。
認為《規定》不一定能解決校園食品安全問題
如《經濟觀察報》刊發《校長陪餐制真有效嗎》稱,陪餐有兩個效應:接觸效應與綁定效應。“校長陪餐”促進了校長接觸學生餐,接觸多了,發現問題的機會就多,就能及時糾正。但是,這只是陪餐制度的機制之一,甚至并不是大家最期待的機制。大家最期待的,其實是綁定效應,是希望用“餐食不好威脅到校長本人的健康”來形成威懾,從而導向監督。試吃并不能形成綁定效應,僅僅只有一個接觸效應。而接觸效應,不能長期執行,最終會不了了之。
對“校長陪餐制度”的落實 提出建議
如紅網發表《期望校長陪餐制度不再是一紙空文》稱,要想保障今后學校食品安全,達到國家層面的食品安全要求標準,必須讓“校長陪餐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因此,必須架構起“校長陪餐”問責機制,為保證這項制度真正落地,可以引入家長陪餐制,或家長委員會的日常監督,讓最有動力的監督者,來倒逼這項制度的落地生根。新華網發表《“陪餐制”為保障校園餐安全開了好頭》稱,建立“陪餐制”只是第一步,保護校園食品安全沒有休止符,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和參與。學校應當主動作為,建立食品安全全鏈條追溯體系,提高餐飲企業準入門檻,把學生用餐信息“曬”在陽光下。家長、政府、媒體等多方力量積極參與,定期或不定期走進學校食堂,檢查食品安全情況,共同為孩子成長撐起健康保護傘。
網民觀點
對《規定》出臺表示支持,希望落到實處。
@三兩螺螄加兩份油果:挺好,就是希望能落實下去,杜絕校園食品安全問題。
@玲玲振玉:支持,希望落實執行!
認為《規定》難落實。
@ Bigod_方為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估計校方領導現在已經想出應對措施了!
@愿您心想事成哦:中小學集中就餐的組織者缺乏有效的制約,學校領導和就餐管理者不能相互制約。管理不透明,多頭管理很嚴重,利益關系復雜。規定好定,執行難辦,往往是敷衍了事,不出事沒人問,家長沒有話語權。
認為《規定》不能從根源上解決校園食品安全問題。
@萌寵部落格:領導和礦工一起下井,校長和學生一起用餐,說到底,還是沒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啊。
@藍染電競:從根本上杜絕安全問題才是關鍵。
來源/《輿情周刊》刪減版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風向標: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體系進一步完善
7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隊伍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堅持職業化方向和專業性、技術性要求,到2020年底,國務院藥品監管部門和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基本完成... 2019-08-05 17:47網易考拉再陷售假風波 電商打假任重道遠
在徹底解決假貨問題上,除了電商平臺需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大對進貨渠道的監督力度外,還需要更多“較真”的消費者積極參與打假。當然,監管部門也應不斷加大打假的力度,讓造假售假者付出高昂代... 2019-06-21 09:58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