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發布一項自閉癥研究成果 為“星星的孩子”帶來新希望
中國網浪潮資訊 自閉癥,是一種兒童先天性的嚴重的神經發育性疾病。據統計,全球大約每100人中就有一名自閉癥譜系障礙患者。但是至今都沒有治療自閉癥的有效方法。3月2日凌晨,浙江大學羅建紅教授團隊在自閉癥研究上取得新突破,為人類自閉癥治療帶來了新希望。
美國當地時間3月1日,羅建紅教授團隊在神經科學領域頂級期刊《神經元》發表了關于自閉癥小鼠模型社交行為的研究,文章題目為“Gamma Oscillation Dysfunction in mPFC Leads to Social Deficits inNeuroligin 3 R451C Knockin Mice”。
這項研究工作為期四年半,共同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曹蔚和林燊,共同通訊作者是羅建紅教授和許均瑜副教授,他們都是浙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的科學家。
這次研究對象是NL3基因突變的自閉癥小鼠。研究結果表明,內側前額葉皮質一種特定式樣的腦電波異常導致自閉癥模型小鼠出現社交障礙,在成年期通過操縱該皮質的特定類型神經元可恢復這種腦電波并克服社交障礙。這個發現可能還適用于其他自閉癥模型,并且提示了成年期治療自閉癥的可行性。這一發現或為人類自閉癥治療帶來新的思路。
該研究的基礎就是將從自閉癥患者中鑒定的到神經連接素基因突變,通過遺傳工程技術復制到小鼠模型中,該小鼠也表現類似自閉癥的行為異常,存在社交障礙。所以,盡管此次的實驗對象是小鼠,但是小鼠的遺傳缺陷的基礎信息來源于人的自閉癥患者。也就是說,與人類一樣,小鼠也有NL3基因,其在神經發育中的功能也相似,這就是推論的科學基礎。
羅建紅表示,如果人類自閉癥有相似的機制,則可以通過物理或藥物手段提高人的前額葉PV神經元功能,以重建前額葉低頻振蕩,達到改善自閉癥患者的社交能力的目的。作為核心癥狀的社交缺陷的改善,可能還會對自閉癥兒童智力和語言發育具有積極意義。(中國網浪潮資訊 作者 胡清林 通訊員 柯溢能)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浙江大學發布一項自閉癥研究成果 為“星星的孩子”帶來新希望
美國當地時間3月1日,羅建紅教授團隊在神經科學領域頂級期刊《神經元》發表了關于自閉癥小鼠模型社交行為的研究,文章題目為“Gamma Oscillation Dysfunction in mPFC Leads to Social Deficits... 2019-04-01 22:00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