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改革發展難題共謀檢驗檢測事業發展
春暖大地,萬物勃發,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在北京盛大開幕。
乘全國兩會召開的契機,我們希望在全面深化機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更好地推進檢驗檢測各項工作。一是做好頂層設計。新形勢下,希望在國家層面制定好宏觀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分類指導基層有序推進檢驗檢測類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工作,幫助基層檢驗檢測機構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二是提供人才支持和資金保障。檢驗檢測機構要想做大做強,真正發揮技術支撐作用,離不開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因而,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從政策上給予傾斜,幫助檢驗檢測機構解決人員不足、經費不足等問題;協調相關部門加大經費投入,增加檢驗檢測設備更新換代的經費,不斷改善檢驗檢測機構軟硬條件,不斷提高技術支撐能力;制定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加強人才隊伍的引進、使用和培養。
檢測機構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隸屬于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檢驗檢測機構,緊緊圍繞檢驗檢測中心工作任務,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宗旨,牢固樹立“為民檢驗,為國把關”的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守土有責,著力排查“四品一械一包材”(食品、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藥品包裝材料)等產品的潛在系統性風險,圓滿完成各級各類檢驗檢測任務。
具體而言,各級檢驗檢測機構的業務水平、科研創新能力屢有突破,質量管理、技術實力明顯提升,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產業發展上,發揮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技術保障作用;同時,積極實施“人才興檢”和“科技強檢”戰略,嚴格執行檢驗檢測標準,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不斷提高儀器裝備水平,積極參與產業創新,主動服務企業,使檢驗檢測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四個最嚴”的要求相比,與廣大群眾的期盼相比,檢驗檢測機構尚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是體制制約發展。隨著機構改革的深入推進,一部分國有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改為二類事業單位。受政策制約,缺少開拓市場的必要手段;創收乏力,導致正常的績效工資的發放和兌現都出現困難。
二是機制不夠完善。各個地方的管理模式迥異,許多地方的執行力和融合度不夠順暢,導致檢驗檢測機構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在“大鍋飯”“鐵飯碗”的機制下,部分職工缺少危機意識、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三是經費投入不足。目前,檢驗檢測行業正處在機構改革的關鍵期、檢驗技術的提升期、走向市場的適應期和重塑形象的轉折期,加大設備投入和技術改造升級尤為關鍵,各類基本建設比較集中,但因資金缺口較大導致進展緩慢或根本無法開展,嚴重削弱了檢驗檢測能力建設。
四是人才儲備有限。目前很多地方的檢驗檢測機構創新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領軍人才普遍不多,專業技術人才比較缺乏,尤其是缺少一支有較強實力的科研人才隊伍。
妥善應對謀求破題
針對上述問題,國有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是繼續“等靠要”還是主動求變呢?筆者認為,要想改變目前這種現狀,必須主動求變。
一是事企分離,費隨事轉。一直以來,公益性的監督抽驗不收費,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而委托性的檢驗則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合同協議收費。因此,筆者建議,在國有檢驗檢測領域的機構改革中,可以省為單位整體布局,保留幾個全額撥款的區域檢驗檢測中心,承擔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安排的監督抽驗任務;或者全省統一整合成立一個全額撥款的檢驗檢測事業單位,具體承擔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安排的監督抽驗任務,再成立一個經營性的檢驗檢測企業集團,具體承擔面向市場和企業的委托性檢驗檢測任務。
二是轉變職能,整合編制。本輪機構改革完成后,地市級及以下監管部門不再保留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生產環節監管部門和職能,與之相對應的檢驗檢測機構也將面臨改革。對此,筆者建議,可以視當地醫藥產業的發展情況,將其整合成若干區域檢驗檢測中心,并將其多余編制進行整合,組建成為全額撥款的食品藥品檢查中心,職能轉變為專業的檢查機構,人員則成為職業檢查員。
三是打破壁壘,保障投入。在機構改革背景下,國有檢驗檢測機構要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切實解決編制不足、人才引進困難等問題;同時暢通市場委托檢驗收費渠道,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給檢驗檢測機構加快發展提供必要的空間;同時,還要積極進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堅持待遇向檢驗一線傾斜,以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創業積極性。
四是項目帶動,拓展市場。圍繞“服務企業、合作共贏”的思路,實施項目帶動機制,開發出更多的社會服務功能。通過大力開展保健食品、食品的標準制修訂,醫院制劑標準的制修訂,以及新產品的研發等工作,積極爭取外檢項目;加強與企業合作,共同開展特殊檢驗、應急檢驗以及風險檢驗等業務項目。
五是建立平臺,示范引領。首先要充分發揮省級檢驗檢測機構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委托制、項目制等措施,加強技術力量配置,建立重點企業直通車、重點客戶綠色通道,千方百計滿足地方產業發展的需求、地方體系建設的需求和應對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的需求。其次,要整合檢驗檢測系統資源,自上而下統一建立培訓平臺、標準平臺、科研平臺、信息管理平臺等,實現資源共享,發揮規模集群效應。(作者: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仲炎)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