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疫苗研發任重道遠
艾滋病目前不能被治愈眾所周知。
業界公認的唯一例外是 “柏林病人” Timothy Ray Brown,同時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從2007年開始,他在德國柏林兩次接受了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后,兩種疾病都消失了,其體內至今未檢測出HIV病毒。
在他被“治愈”的十二年后,又出現了一個“移植治愈”的例外。
3月5日,《Nature》發表了一篇已被接受出版但未經編輯的論文手稿,題為《HIV-1 remission following CCR5Δ32/Δ32 ha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論文介紹了一例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可能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這例患者是一名男性,同時患有艾滋病和霍奇金淋巴瘤。為了保護其個人隱私,稱之為“倫敦病人”。
“倫敦病人”在2016年接受骨髓移植,移植16個月后中斷了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目前病情緩解期已持續18個月,其體內檢測不到HIV病毒,停止抗艾治療。
然而艾滋病進入“被治愈”的時期了嗎?其實,為時尚早,道阻且長。
該研究團隊的負責人Ravindra K Gupta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對長期觀察抱有信心,但要說他已經被治愈了還為時尚早。”
“艾滋病毒可以獲得治療和控制,但不能治愈。”Aaron Diamond艾滋病研究中心科學主任兼首席執行官何大一是目前廣泛使用的艾滋病“雞尾酒療法”的發明者,他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相較于柏林和倫敦病人這樣的“例外”,“我認為若要‘治愈’更多的HIV感染者群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可控但難治愈
從1981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現攜帶HIV病毒的患者,近40年來的大部分時候,“談艾色變”一直是籠罩在艾滋病治療上空的陰影。
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艾滋病仍然屬于一項全球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到目前為止已造成3500多萬人死亡。
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死亡26.2萬例。全人群感染率約為9.0/萬,參照國際標準,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艾滋病疫情處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
艾滋病治療經過了長期不治和難治階段。目前,沒有針對艾滋病毒感染的治愈方法,但通過有效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使病毒得到控制且利于預防傳播。
WHO估計,目前僅有75%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知曉其感染狀況。2017年,全球有2170萬艾滋病毒感染者獲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世衛組織建議對所有艾滋病毒感染者終生提供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而無論其CD4計數和疾病臨床階段如何,這包括孕婦或哺乳婦女。
“在1992、1993年,艾滋病的治療仍然是非常黑暗的時期。但幾年之后,一切都改變了。”何大一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只需要一個關鍵的突破。“今天看起來艾滋病患者仍然很難治愈,但是新診斷出的患者只要持續吃藥,他們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現在許多患者每天服用一粒藥丸,很可能在幾年之后,只需每三個月一次,比如一次注射多種抗體藥物,都是有可能的。但治愈需要額外的治療,而現在來看我們還不知道是什么。”
例外性“治愈”
談艾滋病的“治愈”仍然是難以捉摸的。
何大一談及了三個“例外”。一是“柏林病人”,其骨髓捐贈者本身含有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CCR5),這種突變可使免疫細胞對HIV產生抵抗力。由于受體的基因缺陷,這是非常不同尋常的案例。
由CCR5基因表達的CCR5蛋白被認為是HIV病毒入侵免疫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攜帶CCR5-Δ32變異的個體可以顯著抵抗HIV感染。
二是目前熱議的“倫敦病人”,“兩者是非常相似的,雖然不是白血病,但淋巴瘤或多或少以同樣的方式治療。”
上述兩位患者都因為腫瘤晚期而接受了攜帶有CCR5基因突變的捐贈者的干細胞移植。
第三個例外是“邁阿密猴子”,研究團隊通過給“邁阿密猴”單次注射實現了長達三年的病情緩解和控制,病毒載量和病毒性蓄水池持續下降,達到無法檢測的水平。目前還有12只猴子正在進行類似的調查,看看它們是否能重現邁阿密猴子的實驗結果。
“倫敦病人”研究團隊強調,目前談“治愈”為時尚早,更傾向于表述為“長期緩解”,部分原因是因為尚未檢測患者除血液以外的組織。Ravindra K Gupta 說,“兩年后,如果結果依然積極,或許我們可以相信‘治愈’了。”
干細胞移植是一種非常激進的方法,只適用于極少數有生命危險的人,目前來看也很難進行復制。即便如此,“治愈”艾滋病毒仍然是一個令人向往的目標。
比如HIV疫苗,何大一說,“我認為這是可能的,但道路很長。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們建議進行動物實驗、猴子實驗,研發出具有保護作用的疫苗。它可能不會是100%的保護作用,也許是60%、70%,但我想四五年之后,我們可以將這些前沿的研究傳達給公眾。”
此外,還有很多人在嘗試免疫療法,包括目前大熱的PD-1和CAR-T療法。
縱觀抗感染領域藥物市場,不同于丙肝可被治愈,艾滋病患者需要終身服藥導致整個市場不斷擴增。吉利德、GSK、強生、BMS、默沙東和艾伯維都有一席之地。
艾滋病產品也成為吉利德占比最大的業務板塊。據其2018年業績,全年總收入221.27億美元,隨著丙肝業務的下滑,HIV產品重新成為吉利德第一大業務,營收為146.27億美元(+12.4%),貢獻了總營收的近70%。
國內企業方面,2018年5月,前沿生物的注射用艾博衛泰獲批上市,是一種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融合抑制劑。適用于與其它抗反轉錄病毒藥物聯合使用,治療已接受過抗病毒藥物治療的HIV-1感染者。新分子作用機制使其對主要流行的HIV-1病毒以及耐藥病毒均有效。(記者 盧杉)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