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帶量采購落地,患者可否獲得更多實惠
為了落實國務院辦公廳今年初期印發的《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沈陽、大連、天津、上海、西安等地已陸續公布了相關配套細則,不僅明確了藥品采購醫保基金預付比例,同時還強調,要堅決防范因價格下降而降低藥品質量的行為。
藥品帶量采購制度落地實施,如今已指日可待。所謂帶量采購,就是政府部門在完成招標的同時,對中標企業的采購量也做出承諾。這種做法的最大好處在于最大限度降低了廠家的營銷成本,只要通過了政府部門組織的藥品招標,就等于同時獲得了一筆穩定的定單。不需再像以前那樣,通過了藥品招標后,還需要醫藥企業在日常推廣中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來保證企業發展需要的必要份額。
這樣的變化,對凈化醫藥環境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年來,我國的醫藥市場一直飽受詬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醫生在藥品使用上舉足輕重的作用,導致藥企與醫生之間出現了巨大的利益尋租的空間,成為醫藥腐敗發生的高危領域。藥品帶量采購后,醫生對于銷量的決定作用被削弱,藥品價格下降后企業用于權力尋租的利潤空間也被擠壓,藥品銷售中的腐敗問題將難以為繼。
除此之外,藥品的帶量采購將敦促醫政部門更有效地約束其醫療行為:一方面,醫政部門要對“量”負責,就必須對藥品的使用情況提高關注度;另一方面,帶量采購的“量”主要基于該類藥品在醫療市場中用量的采集分析,有了這樣的數據基礎,醫政部門對于惡意回避使用帶量采購藥物而選用其他藥品的醫院和科室,就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如此,可以保證各家醫院在藥品的選擇上更有章可循。
從長遠發展看,帶量采購還可以促進藥企積極創新,提高品質。因為,只有產品質量達標的藥企才能通過一致性評價,才可能獲得政府帶量采購的資格,這就促使藥企的競爭重點,從當前在銷售端向產品品質方面回歸。由于在帶量采購中,事實上形成的“贏者通吃”的局面,必將導致制藥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一個品種數十家企業無序競爭的情況將成為過去。由于廠家的相對集中,產品質量也更加容易監管。這反過來又推動藥企更加重視產品質量。
最后,帶量采購還可能帶來藥品零售價格的全面下調。由于帶量采購擠出了藥品流通領域中的水分,保證了很多藥品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傳遞到患者手中,這不但會拉低醫院藥品的價格,也會讓那些和中標藥品同類型的其他藥品在零售端的價格面臨巨大壓力,降價會成為不可避免的選擇。帶動藥品零售市場的價格下調,就能全面降低老百姓的服藥成本。
所以,藥品帶量采購政策的落地實施,是對我國醫藥行業的一次全新的改變,我國的醫藥行業可能因此向著更加高效、更加規范、更加廉潔也更加高質。為此,我們拭目以待。(鄭山海)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