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辭舊歲 健康迎未來——醫藥專家共賀新春
編者按
新的一年帶著新的希望,踏歌而來。新的一年我們將一如既往關注您的健康,伴您左右。值此歲末年初,我們邀請了醫藥領域的專家,圍繞健康話題,與您分享心得感悟,細細叮嚀囑咐。愿大家健康無虞,常樂無憂!
劉國慶 北京大學心血管研究所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際動脈粥樣硬化協會中國分會主席,長期從事脂代謝紊亂和心血管病研究。組建了心血管轉基因動物公共平臺,開創了應用基因工程倉鼠作為心血管疾病模式動物的中國時代。
健康寄語 基礎醫學研究成果的轉化是防治人類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礎。我們在過去十多年的基礎醫學研究中,率先研發成功了多種擬人化基因工程倉鼠脂代謝紊亂和心血管疾病模型。我們希望通過深入比較和分析這些擬人化小動物模型的基因型和表型關系的特點,能夠更進一步理解現代流行的以血脂異常、高血壓和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制,為心血管疾病的新藥研發和全面防控奠定堅實的基礎。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為大家的健康生活貢獻微薄之力。
李定綱 主任醫師,教授,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專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腫瘤外科博士后。先后就職于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普外科、北京海淀醫院腫瘤科、北京燕化醫院腫瘤科,現任北京陸道培血液病醫院執行院長。
健康寄語 在過去的2018年里,我們欣喜地看到,在腫瘤診療領域創新科技層出頻現,無論是體液檢測,如CTC與CT-DNA檢測;還是免疫診療的檢測診斷與治療藥物,如免疫檢測點抑制劑PD-1與PD-L1等新藥;抑或微創與無創技術,如納米刀與質子刀治療設備;乃至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都已紛至沓來,參與到對腫瘤的診斷與治療過程,為眾多中晚期腫瘤患者帶來了生命的延長、痛苦的緩解,甚至為一些患者帶來了治愈的療效!
在此,讓我們真誠地期待,2019年,科技持續創新與技術進步,定能為廣大腫瘤患者帶來生命新的希望,為人類大健康帶來新的輝煌!
厲松 首都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副院長,北京市牙防所副所長。兼任北京口腔質控中心主任,中華口腔醫學會正畸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牙醫師學院(ICD)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正畸專科院士,國際牙科研究會(IADR)會員,世界正畸聯盟(WFO)理事。
健康寄語 “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棒”,這句耳熟能詳的話通俗地表達了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的密切關系,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齲病是世界上僅次于心血管系統與癌癥之后需要重點防治的非傳染性疾病。最新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超過90%的成年人有牙周疾病。其實只要做到以下兩點,就能保護好口腔健康。一是維護好口腔衛生,如每天至少刷牙兩次,使用牙線清潔牙縫等;二是定期洗牙,一年至少有一次找專業牙醫做口腔潔治與檢查。做好日常保護與定期檢查讓您遠離牙病,笑口常開!
邵永孚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海南省腫瘤醫院業務副院長,首席專家。歷任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各類疑難復雜腫瘤病例的診斷與外科治療。
健康寄語 從事消化道腫瘤外科工作已50余年,經我治療的患者以幾萬計,一部分手術治療后效果很好,得以生存數十年;但亦有一部分治療效果欠佳,僅能短期生存。為何有此懸殊差別,當然經治大夫的經驗和治療方法十分重要,但患者是否及時診治更重要,也就是對健康知識是否了解是關鍵。大家一定要重視自己身體每一處不起眼的異常,每年定期做健康體檢,只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我們醫務工作者亦應以宣傳和普及醫學知識為己任,在防病治病的道路上奮斗不停!祝各位新年身體健康、幸福!
芮國忠 研究員,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副理事長,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聯盟秘書長,火炬國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具有30年從事生物醫藥和醫療健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經驗。
健康寄語 當今世界,人口老齡化、精準醫學、健康管理等引領重大需求變革,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正催生新一輪生命健康產業新革命。
“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推動中國健康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國建設既是國策,健康管理也是全民的一種責任。
積極推動生命健康科技創新和轉化應用,惠及全民健康是我們肩負的光榮使命 和職責。祝中國醫藥報《健康周刊》各位讀者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諸事順利、事業發達!
龔龍崗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紅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從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28年。兼任中華醫學會西安分會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陜西省醫師協會耳鼻咽喉科分會副主任委員,陜西省政協委員。
健康寄語 作為一名從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臨床工作28年的醫生,在日常工作中深深體會到,健康的價值遠勝過任何聲望和財富。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早起一杯水、一日一水果、飯后走一走等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來并不難,但是需要我們日積月累的堅持。健康與非健康不是絕對的對立面,而是相對的、有過渡性階段的狀態,所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就是擁有健康身體的一半。
新的一年里,祝愿大家起居有序,飲食有節,運動有方,精神內守,樂觀豁達,身體健康,豬年吉祥!
孫靄萍 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從事婦產科專業35年,致力于婦科疾病和腫瘤等方面的臨床工作和研究,擅長婦科各種微創手術。每年接診救治患者數千例,出行各地義診、會診、講學,行醫足跡遍及全國近20個省(區、市)。
健康寄語 “病”的根源在于體內的失衡。許多的疾病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飲食結構密切相關。俗話說“病從口入”,防病也應從“口”入,五谷雜糧、衛生新鮮、合理飲食、均衡營養是健康的基礎。同時,加強運動,增強肌肉和體魄,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增加戶外活動,接受陽光沐浴,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可以放松精神,陶冶情操。
醫務工作者,不僅擔負用醫學知識和技能救治患者的職責,還負有傳播健康理念的使命。我們為群眾服務的同時,管理好自身的健康也是不容忽視的。讓我們首先貫徹科學健康理念,身體力行,做出表率。
朱利明 主任醫師,浙江省腫瘤醫院院長助理、臺州院區(臺州市腫瘤醫院)院長。兼任中國抗癌協會中西醫整合腫瘤專業委員會青委會主任委員、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理事等。
健康寄語 作為腫瘤內科醫生,我的患者都被判了時間長短不一的“有期徒刑”,恐慌、無助、失望、虛弱、疼痛……是他們最后的標簽。常年與癌癥患者接觸,讓我領悟到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大醫治未病是我們的職業理想,更是我們的情懷。作為醫者,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加入到健康知識傳播的工作中去,用執業經歷宣揚健康理念,用實際行動踐行職業理想。健康促進是醫院的天然責任,更是醫院美譽度的最好載體。作為醫院管理者,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能推動更多腫瘤篩查民生工程落地,希望醫院的健康學校匯聚更多的科普達人。
但愿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新的一年里,祝您健康。
陳升平 北京電力醫院婦產科主任,主任醫師。從業近30年,長期從事婦產科臨床一線工作,曾在美國做訪問學者,擔任多個醫療協會委員、理事、副主任委員等,任醫學雜志社的編委。
健康寄語 對于育齡婦女,如果沒有生育要求,避孕措施需得當,定期做婦科檢查,防患于未然;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孕前要做體檢,如果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之后再考慮備孕,不要帶病懷孕;孕期一定要做好產檢,發現妊娠期問題及時治療,孕期營養也需要關注,合理膳食和適度運動,保持孕期體重增長在合理的范圍,確保孕婦和寶寶安全,順利分娩。對于老年婦女,不可抱有僥幸心理,絕經了仍需做婦科體檢,把一些不好的疾病扼殺在萌芽中。
2019年春節到來之際,祝愿所有的女性朋友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態,同時祝大家家庭和睦,心想事成,新春大吉!
黃存增 主任醫師,1940年生,1964年畢業于當時的南京醫學院。現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分院昱嘉紅外醫學課題組首席醫學專家,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國家中醫可視化課題組健康調衡首席專家。從事普外科專業臨床工作55年,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50年。第二代中西醫結合專家,專有一針聽,一針語,一針心的“絕技”。
健康寄語 因為生命是天地給你的,是父母給你的,你只有使用的權力,不能對其有任何的傷害……
那么,就請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養護生命,和諧生命。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每周醫藥看點(9月22日—28日)
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京津冀分中心、華中分中心、西南分中心掛牌成立;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通知,公開征集2025年度計量支撐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項目,... 2025-09-28 14:16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