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月”風云40年——對“質量月”的回顧與期望
從直接參與全面質量管理(TQC)工作開始計算,今年恰好是我跨入質量管理領域滿40年,是名副其實的老質量人。有幸應《品質》雜志之邀,談談記憶中的“質量月”和我個人的期望。
開展“質量月”活動的背景
眾所周知,文革結束之后,我國經濟幾乎瀕于崩潰,廣大企業處于管理混亂、產品質量問題突出的狀態。經過撥亂反正,治理整頓,到1978年,受到改革開放政策的鼓勵,全國上下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的熱情高漲,在質量管理上更是渴望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做法。當時,較多的是學習近鄰日本的經驗。特別是從日本學習引進了全面質量管理(當時簡稱TQC,后改稱TQM),其中,也包括學習日本開展“質量月”活動的做法。
1978年,原國家經委提出在我國開展“質量月”活動,于當年6月印發了《關于開展“質量月”活動的通知》。確定從1978年起,每年9月為我國的“質量月”,《通知》明確開展“質量月”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廣泛發動群眾,通過大宣傳、大檢查、大評比、大落實,牢固地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和“生產優質產品光榮、生產劣質產品可恥”的風尚。
1978年8月31日,全國第一次“質量月”廣播電視大會在北京政協禮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以及余秋里、方毅、陳慕華、王震、谷牧、康世恩等多位領導人出席會議。會議由國家經委副主任袁寶華主持,康世恩副總理代表國務院作動員講話,對 “質量月”活動提出要求。
之后(1978-1984年),每年都由國家經委發出通知,在全國開展“質量月”活動。1979年8月31日中國質量管理協會(2001年更名為中國質量協會,簡稱中國質協)成立,此后,中國質協就成為國家經委開展“質量月”活動的重要助手,具體說來,就是與國家經委技術局質量處共同操辦每年的“質量月”活動。而且,從中國質協成立的當年起,每年11月份,中國質協都要組團參加日本科技連盟組織的日本“質量月”活動,一直持續至今。以前,日本科技連盟也經常組團參加中國“質量月”大會,如1980年,以日本科技連盟理事長鈴江康平為團長的日本質量管理訪華代表團一行9人參加了中國的“質量月”大會。記得那些年我國的“質量月”活動,無論在聲勢和規模上都搞得很大。每年召開全國性大會,是“質量月”的標志性活動。頭幾年是召開廣播電視大會,約有上千萬職工及家屬收聽收看大會實況。自1980年起,大會還增加由黨和國家領導人向榮獲國家質量獎的產品生產企業頒發金、銀質獎章和優質產品證書,向優秀質量管理小組頒發獎牌。1981年起,“質量月”廣播電視大會改為“質量月”授獎大會。除了1978年和1981年以外,“質量月”大會都是在人民大會堂里召開,會議規模與隆重程度可見一斑。
那時,“質量月”活動獲得企業積極而廣泛的響應,十分深入人心。究其原因除了企業自身有迫切需求,再就是當時基本屬于計劃經濟體制,國家經委管轄著全國8256家國有大中型企業。因此,國家經委發出的開展“質量月”活動通知很具權威性。
隨著中國質協對組織“質量月”活動的持續參與,積極當好政府的參謀和助手,將組織開展“質量月”活動作為一項重要職責,進而獲得了廣大企業的認可。所以,那些年中國質協在組織開展“質量月”活動等方面,對企業具有很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當然,現在時代不同了,我們面臨的經濟環境也大不一樣了。
我與“質量月”
我是1980年初到中國質協工作的。之前的工作單位在北京清河毛紡織廠,該廠是原國家經委在1978年引進TQC時確定的兩個試點企業之一。清河毛紡織廠在1976年7月起,在中國科學院劉源張教授(即質量界元老,劉院士)指導下,從開展統計質量控制(SQC)到正式試點TQC,也讓我此生有幸與質量管理結緣。
我到中國質協工作的頭幾年是與國家經委技術局質量處在一起辦公的,時任國家經委技術局局長的宋力剛兼任中國質協副理事長和秘書長,許多工作都在一起開展,相當于“一攤人馬,兩塊牌子”,所以工作上配合十分默契,組織開展“質量月”活動自然不分彼此。我以工作人員身份每年參與組織聲勢浩大的“質量月”活動,工作既緊張,又樂在其中。
可是好景不長。到1985年,因為有中央領導不贊成開展“質量月”活動,那位領導在國家經委主任呂東、副主任袁寶華的陳述報告上批示:“我還是說不同意用群眾運動方式抓質量,如不從提高質量的全部基礎——人的智力、設備及嚴格的管理制度、工資制度等扎實地抓十幾年,質量是永遠上不去?!辈⒅赋?,質量工作的檢查、總結、表彰等“這是經常工作,每天都要做”。就這樣,“質量月”從1978年到1984年連續開展了七年之后被暫停了。由于這項活動已經受到廣大企業職工及推行TQC的質量工作者的歡迎,“質量月”活動暫停的決定讓大家感到十分遺憾。時任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在中國質協替一些專家學者代為呈遞的報告上批示:“要做些解釋工作,不搞質量月活動,并不是不抓質量管理,各項有成效的做法仍可繼續,特別是經常性的制度和抽查工作,一定要抓緊”。
可能由于工作經歷,我對“質量月”活動懷有深厚感情,1992年,在我主持中國質協秘書處工作后,就開始為恢復“質量月”做籌劃。包括找地方質協和專家學者,聽取他們意見和建議,當時大家對開展“質量月”活動都很有積極性,覺得這件事情應當要做。同時,也找機會與政府部門的有關人員進行溝通。到1993年有了契機,那時《產品質量法》正式公布了(1993年2月公布,9月1日起施行),當時李嵐清副總理提出了質量興國,這就讓我們有了機遇。當時為避嫌,就改叫“質量宣傳月”,但是不知道能不能讓堅持辦下去,就標上年份,叫“’93質量宣傳月”??紤]到1991年成立了“質量萬里行組委會”,主任是《經濟日報》社總編艾豐,中國質協是副主任單位,1992年我兼任“質量萬里行組委會”副主任,經過充分溝通、說明,“質量萬里行組委會”十分支持開展質量月活動。
由此,1993年的“質量宣傳月”就由中國質協與質量萬里行組委會兩家聯合主辦。這是自1985年“質量月”活動暫停八年以后的第一次“質量宣傳月”活動。為此,我組織召開了一次各地區、行業質協秘書長專題會議,在會議上為如何組織好“’93質量宣傳月”活動做了認真研究和統一部署。
在國家技監局和國家經貿委的支持下,“’93質量宣傳月”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活動內容豐富,主要有:通過新聞媒介廣泛宣傳“以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迎接復關”“以高質量的服務爭辦奧運”的活動主題,以及《產品質量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質量工作的決定》等;組織中心城市和鐵道、交通、郵電、商業、旅游等服務行業,開展以如何提高服務質量為主題的大討論;幫助企業開展降低不良品損失活動,組織開展質量咨詢日、為用戶服務周等多項活動。
1994年,為擴大“質量宣傳月”的影響,增加了主辦單位,“’94質量宣傳月”活動由中國質協、全國總工會、中國質量萬里行組委會、中國工經協會、中國企管協會五家聯合主辦,仍由中國質協牽頭和具體操辦。9月1日,在北京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94質量宣傳月”活動開始,宣傳月的主題是“向質量要效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佩瑤出席會議,李嵐清、鄒家華、倪志福、雷潔瓊、王光英、薄一波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張愛萍、呂東、袁寶華、宋季文、盛樹仁等十余位部門領導為“質量宣傳月”活動題詞。會上,中國質協與國家技監局聯合表彰了60家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并頒發獎牌。會議還向奔赴全國各地的質量宣講團授旗。
作為“’94質量宣傳月”一項重要活動內容,中國質協還在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主辦了“’94全國實施名牌戰略成果展”,共有20個省市和180家企業參展,這也是中國質協首次向社會宣傳和推介“名牌戰略”活動。
1995年的“’95質量宣傳月”活動主辦單位更多了,由中國質協、中國科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工經協會、中國企管協會、中國質量萬里行組委會等八家聯合組成活動組委會。于8月30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活動主題是:“質量,名牌,效益”。國務委員李貴鮮、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出席會議并講話。由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同組成質量宣講團分赴全國25個主省、市開展質量宣講活動,大會向質量宣講團授旗和頒發了證書。
由于病休等原因,往后有些情況的印象不深了,也未能查到相關資料,好像到1997年開展的“’97全國質量月”,中國質協不再是活動主辦單位了,質量月的名稱也有些變化。
寄語與期望
中國質協作為一個有全國影響力的質量專業社團組織,自成立之初開始,一直堅持不懈地組織開展“質量月”活動,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當下需要考慮的是,我們如何進一步履行好自己應有的職責,讓“質量月”活動更健康地發展,產生更大的影響力,獲得更好的效果。
與過去相比,現在時代不同了,環境改變了,挑戰增多了??晌矣X得,無論是以政府名義搞“質量月”,還是繼續由中國質協參與主辦,在新時期開展“質量月”活動都需要從初心出發。為此,有必要回顧和探究當年開展“質量月”活動的初衷是什么,需要明確定位這項活動的使命和任務,堅守我們的初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確保讓“質量月”活動始終圍繞堅持質量第一、加強質量管理這個基本使命。而“質量月”活動的核心任務,是要通過在全社會開展多種有影響力的活動,努力形成各級政府重視質量、各類組織追求質量、整個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讓“質量月”活動成為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有效舉措。
我還覺得,新時期的“質量月”活動更需要注重成效。當然,這要下一點功夫,包括做好前期策劃工作,結合當前宏觀環境、企業面臨的挑戰,明確當前需要做些什么,我們能夠做什么。比如,中國質協可以依據對企業質量管理現狀調查結果的分析,有針對性地確定“質量月”活動主題,將“質量月”活動與企業實際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又如,可加強對企業開展“質量月”活動的指導,依據“質量月”活動主題,為企業提供一些細化的要求和活動清單,避免因為主題的原則和抽象,企業難以操作;再如,引導企業將“質量月”活動作為開展質量文化建設的良好契機,通過多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在企業里開展以誠信為基礎的質量道德教育,培育員工以敬業為基礎的職業素養,為提高質量打造一支過硬的職工隊伍。
另外,中國質協作為社團組織,團體會員是我們的骨干力量,各地質協也都有自己的團體會員,如果質協系統整體聯動起來,能夠動員和服務的企業肯定很多,這是“質量月”很大的活動場地,也是最接地氣的場所。
過去,朱镕基總理講過一句很打動人的話:“質量事業是千秋萬代的民族事業”,“質量月”活動肯定有利于這項民族事業,也是一件能助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事情,我們一定要盡全力堅持前行!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質量月”風云40年——對“質量月”的回顧與期望
從直接參與全面質量管理(TQC)工作開始計算,今年恰好是我跨入質量管理領域滿40年,是名副其實的老質量人。有幸應《品質》雜志之邀,談談記憶中的“質量月”和我個人的期望。 2018-09-07 09:00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