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藥監局第一分局“五項舉措”助力B證MAH健康發展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近年來,隨著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實施,單獨持有B證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以下簡稱B證MAH)迅速發展,為合肥區域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同時,作為新型藥品生產組織形式,此類企業在實際發展中也面臨質量保證能力不足、質量管理經驗欠缺等問題。針對這一現狀,安徽省藥監局第一分局積極探索,綜合施策,通過實施五項指導幫扶措施,強化企業法規意識和質量意識,增強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的內生動力,助力企業健康有序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區域共有32家B證MAH,占全省62.75%,呈現量質齊升的發展趨勢。今年4至5月,國家藥監局對合肥區域藥品委托生產監管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并給予充分肯定。
開展集中調研,促企健康發展。2023年,第一分局針對B證MAH迅速發展形勢,集中開展調查研究,實地調研10家B證MAH,延伸調研5家相關受托生產企業,組織12家B證MAH召開座談會,向全部B證MAH及其受托生產企業開展問卷調查,收集相關問題建議48項。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分析該類型企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舉措,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和成果轉化運用清單。截至今年6月底,已落實政策解讀、組織企業交流互鑒等措施12條。針對部分企業提出的質量管理體系偏弱,需要監管部門幫助支持的訴求,分局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幫助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推動藥品監管更好服務企業發展。
開展全線檢查,促企質量提升。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藥監局、安徽省藥監局關于加強藥品委托生產監管的工作部署,制定專項檢查方案,對轄區32家B證MAH開展全覆蓋檢查;對4家受托生產的藥品生產企業,聯動相關省、市藥品監管部門開展跨區域延伸檢查。針對檢查發現的缺陷問題,安排專人,實行“一對一”幫扶,持續指導企業制定糾正預防措施,確保委托受托雙方質量管理體系有效對接,不斷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列出風險清單,促企防控風險。結合B證MAH歷次檢查缺陷和委托/受托藥品生產企業、品種、劑型、集采中選等信息,列出重點企業、重點品種風險清單,告知企業在關鍵人員資質和履職能力、共線風險評估和風險研判、委托檢驗、責任賠償、藥品追溯、供應商審計、偏差和變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風險點,強化企業“風險管理、全程管控”意識。截至今年6月底,第一分局將風險清單告知32家B證MAH,指導幫扶企業自查自改,做好風險防控。
舉辦法規宣貫,促企合規發展。針對B證MAH普遍存在對藥品法律法規不熟悉的短板,結合專項檢查,第一分局召開B證MAH法律法規宣貫會,通報檢查總體情況和典型缺陷,指明共性問題,指導幫助企業分析問題癥結,提出整改措施。從具體案例切入,以案釋法,生動解讀B證MAH的法定義務和法律責任,對企業開展警示教育,引導企業“守好底線、不越紅線”,持續提升生產經營和質量管理的合規性。組織39家B證MAH的關鍵崗位人員進行閉卷法規測試,引導企業以上率下,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做到質量安全和企業發展齊頭并進。
搭建溝通平臺,促企交流互鑒。針對B證MAH質量管理經驗欠缺等問題,組織召開B證MAH交流座談會、質量管理經驗專場交流會、無菌保障能力提升行動推進暨培訓指導會,搭建B證和B證、B證和A證、委托和受托藥品生產企業間的溝通交流平臺,分享典型示范企業在質量體系的設計和實施、信息化系統規劃與建設等方面心得體會和經驗做法,促進企業間交流互鑒,提振企業做好質量管理工作的信心。
第一分局通過實施五項指導幫扶措施,助力合肥區域B證MAH健康有序發展。這一做法更好地將服務寓于監管之中,以指導幫扶的方式實施監管,既是法治政府與服務型政府建設在實踐層面深度融合的積極探索,有利于增進政府部門與管理對象之間的信任度、互動度,使監管更易于被企業接受;也緊貼了企業加強合規建設、提升競爭能力的需要,將被動合規的監管壓力轉化為主動合規的內在動力,有利于企業強化合規經營意識,主動承擔B證MAH應承擔的責任,持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鄭海東 楊成松)
(責任編輯:宋莉)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