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破解農村藥品安全痛點難點堵點顯成效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地處滇黔桂三?。▍^)交界,南與越南接壤。全市轄12個縣(市、區)135個鄉鎮(街道),總面積3.63萬平方公里,是廣西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和集“老少邊山庫”于一體的地區。農村人口多,農村藥品經營主體“多、小、散、亂”現象突出,以特效藥、祖傳藥、民族藥等形式制假售假亂象頻發。2023年以來,百色市市場監管局緊盯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找準癥結動刀,瞄準靶子射箭,著力破解農村藥品安全痛點、難點、堵點,取得了積極成效。
找準癥結,緊盯農村市場藥品安全“痛點”
百色市市場監管局將農村藥品安全整治作為年度重點工作,列入民生項目扎實推進。以農貿市場、中草藥鋪、零售藥店、個體診所等涉藥經營使用單位為重點場所,以經營“地攤藥”“祖傳秘方藥”“中藥粉”“南藥粉”等為重點對象,排查整治無證經營藥品、非法購進、銷售過期藥品等亂象,重點打擊藏匿在農村、城鄉接合部以“特效藥”“祖傳藥”“民族藥”等形式制假售假違法行為,開展網格化全覆蓋排查風險隱患,大力整治農村地區藥品市場秩序。2023年來全市立案查處“兩品一械”案件913件,搗毀窩點18個,移送公安機關處理50件,法院審結10件、判決17人。
定好靶向,解決農村市場藥品安全“難點”
緊盯規范用藥,查“特效藥”。一些農村個體診所、零售藥店未嚴格按照開具的處方調劑藥品,而是將西藥研磨成粉末添加到其他西藥液中配制成混合制劑,或是以小方紙包裝無法辨識藥物的“散拼藥”提供給患者,存在嚴重用藥安全隱患。在專項檢查中查獲5家個體診所銷售標稱“治療感冒咳嗽”的西藥粉末與西藥液混裝6000余瓶,在4家鄉鎮藥店查獲標稱“專治感冒咳嗽”的“散拼藥”4000余包1.7萬余粒、“純中藥液”216包。
緊盯農村圩日,查“祖傳藥”。針對“游醫藥販”經營場所不固定、流動性大的特點,利用傳統圩日趕集時機,組織力量在農村地區農貿市場周邊人員密集區域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嚴厲打擊擅自配制和加工中藥材制品,宣稱或暗示具有功能主治或者明示預防疾病、治療功能、藥用療效等虛假違法藥品廣告,以及制售添加違禁化學藥物的假藥、劣藥等違法行為。在圩日專項檢查中共查獲26個流動攤販違法銷售“德國黑金剛”等630個品種5萬余粒假“壯陽藥”。
緊盯虛假宣傳,查“民族藥”。重點檢查邊民互市點銷售的進口藥品、無中文標識藥品是否取得國家藥品批準證明文件、進口備案文件及相關進口藥品檢驗報告書。一些中藥草堂、農村集市藥品經營者為了牟取利益,利用部分農民群眾迷信偏方心理,打著“祖傳秘方”“純中藥成分”“越南神藥”的幌子,在中藥中混入西藥成分,冒充純中藥進行銷售,不僅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還給患者的用藥安全和人體健康帶來嚴重隱患。在專項檢查中共查獲3家中草藥店(鋪)涉案“腰椎間盤突出特效方膠囊”等自制膠囊藥3萬余粒、“抗風濕藥粉”185包、中藥粉17余千克、空膠囊28萬余粒,以及包裝材料、粉碎機、攪拌機、膠囊填充板等工具設備一批。
緊密協作,疏通農村市場藥品安全“堵點”
積極推動信息聯通、執法聯動、社會共治。聯合公安、檢察院出臺百色市藥品行刑銜接工作制度,先后組織召開多部門會商7次,聯合執法23次。強化“藥品行刑銜接檢驗實驗室”功能,開辟涉案藥品檢驗檢測和認定“綠色通道”。2023年以來抽檢涉案藥品及原材料37批次,出具假藥認定38份。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對專項行動進行宣傳報道,廣泛開展藥品安全科普宣傳,發揮投訴舉報、信息公開、失信懲戒、輿論監督等作用,把監督網絡從監管隊伍延伸到社會公眾,及時發現農村藥品安全隱患和侵害農民百姓利益的苗頭,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安全用藥,不斷提高識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覺抵制假劣藥品的良好社會氛圍。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