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線上補線下” 解決肝病患者“就醫買藥”雙難題
我國是肝病大國,肝病一直是威脅我國乃至世界人民健康的一大疾病。肝炎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化學毒物、酒精、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起的肝臟的炎癥,按發病原因主要可分為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其中僅病毒性肝炎具有傳染性,常見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對我國肝病的現狀,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傳染科蔣亦明教授接受采訪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呼吁大家重視科普宣傳,重視體檢:“這些疾病如果不及早預防和重視,很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威脅。一定要及時篩查、早期診斷,確診后要接受規范治療。”
從2002年開始,我國執行乙肝疫苗計劃,經過近20年的疫苗推廣, 目前,我國總體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在下降,由原來占全球的高流行區變成了現在的中等流行區,但是肝癌和肝硬化的患者每年在增加。肝癌已經成為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在第四位,在死亡病因中排第二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李建國教授在接受采訪時告訴我么一個數據:我國肝癌患者總數占了全世界的接近50%,每年新發的肝癌患者約36萬例。
消除肝炎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到2030年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這已成為全球肝病防治領域的“一號課題”。作為人口大國,中國肝炎肝病的防控形勢對實現這一目標來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蔣亦明教授認為,任何一個目標的實現都需要政府、機構、醫院、企業以及我們每個人團結起來,肝炎肝病的防治也不例外。政府在倡導其他力量積極進行科普宣傳肝病知識的同時,也要引導社會消除乙肝等肝病歧視。作為個體,則需要定期的去篩查、做檢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特別是育齡女性更要重視這方面的檢查,以防通過母嬰傳播給下一代。
互聯網院外管理模式助力肝病防治
在我國,除了龐大的肝炎肝病人群困境,醫療資源不均衡,大型醫院人滿為患,掛號、排隊就醫、繳費、拿藥、檢測等每一項流程都非常耗時等現象,對于需要高頻次前往醫院的慢性肝病患者來說,定期到院復診檢查是一份不小的壓力。
互聯網醫療的興起,極大的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李建國教授在醫聯平臺執業以來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患者需要復診續方的時候不需要非得來到醫院了,這讓他們節省了更多的時間和花銷。對一些行動不便的患者就更有益了,因為互聯網醫療平臺可以送藥上門,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
互聯網醫療平臺還可以有電話或視頻形式的線上問診,醫生的解答也會更詳細,解決了醫院門診人多導致醫患溝通不充分的問題。
蔣亦明教授表示:“有些慢性乙肝患者認為長期吃藥很麻煩會自行停藥,現在患者可以隨時在線上咨詢能不能停藥,我們醫生也可以及時給予指導并給出下一步的治療建議。通過這樣一對一的有效管理,患者的依從性提升了,整體治療也就相應更有效。”
李萍教授在表達了對互聯網院外管理模式認可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互聯網醫院還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把患者的診斷細節、指標等進行分類有助于效果管理。此外,互聯網平臺有著豐富詳實的疾病科普資料,便于患者及時查閱和學習,可以開發一些更有趣、可視化的小功能,這樣能夠增加患者使用和分享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劉思慧)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