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熱門靶點的研發趨勢
國內醫藥研發領域近年關注度最高就是“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等話題,伴隨著政策成熟,原研及海外企業的入場,迫使國內藥企不得不加速轉型創新型和高壁壘仿制藥研發。
目前,在已有藥品批準上市的靶點中,有10款熱門靶點吸引了大批企業布局,分別為EGFR、PD-1/L1、VEGFR、GLP、CD20、TNF、BTK、RNAi、JAK。
EGFR
肺癌長期占據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及死亡率第1位,是我國“大癌種”之首,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肺癌總數的80%~85%,而在中國的NSCLC患者中,EGFR總突變率約為50%。
數據顯示,目前與EGFR靶點有關的藥物,總共有215種,處于臨床試驗的有149個,其中在中國已經上市的主要有EGFR藥物(3代)以及其單抗藥物。
第一代EGFR
吉非替尼:由阿斯利康(AZ)研發,國內獨家壟斷11年。目前我國吉非替尼已經上市企業有正大天晴、科倫、恒瑞、揚子江和齊魯制藥。
厄洛替尼:由基因泰克和安斯泰來共同研發,除原研外,目前我國僅上海創諾制藥有限公司的鹽酸厄洛替尼片上市。
埃克替尼:由貝達藥業(Beta)開發,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個EGFR-TKI。
第二代EGFR
阿法替尼:由BI研發,目前我國僅豪森的馬來酸阿法替尼片首仿上市,另有6家企業遞交上市申請,包括科倫藥業、齊魯制藥、揚子江藥業、正大天晴、江西香山藥業、石藥集團等。
第三代EGFR
奧西替尼:AZ研發,2019年8月在我國獲批上市,作為EGFR突變陽性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線標準治療。
EGFR單抗
目前我國抗EGFR的尼妥珠單抗由百泰生物研發,在2008年獲批上市,并且該公司正在開展3項III期臨床以拓寬適應證。另有邁博制藥相關項目處于III期臨床階段。
國內研發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最暢銷的三代抑制劑和單抗的生物類似藥上,目前豪森的奧美替尼已經獲批上市;艾森的艾維替尼已經進入了NDA申請階段,近兩年即可上市。生物類似藥2030年將達到1644億美元市場規模,前景巨大。
PD-1/L1抑制劑
自2018年起,中國腫瘤治療進入了免疫時代。PD-1/L1抗體藥物帶來了全新的腫瘤治療模式,狂攬數十個腫瘤適應證、低毒副作用、聯合用藥基石,一時間“治愈神話”不斷,市場行情一路高歌猛進,默沙東、BMS更是憑借K藥、O藥躋身一線腫瘤巨頭行列,K藥銷售額去年更是突破百億美元大關。
數據顯示,目前與PD-1/L1靶點有關的藥物共有267種,處于臨床試驗的有115個。截至目前,中國已上市4款進口PD-1/L1單抗,4款國產PD-1單抗,其中O藥和K藥占據大適應證。
國內已上市的8家企業已經形成第一梯隊,開啟適應證、價格以及渠道之爭,每家都有超過10項適應證臨床在試驗。
以本土創新藥企復宏漢霖等為代表的第二梯隊,也正為沖出重圍各尋“奇招”,如,差異化適應證等。目前譽衡藥業的GLS-010已經進入國內NDA階段。復宏漢霖多項試驗已經III期。
圖表來自于光大證券
目前第一二梯隊已漸漸成型,國內賽道逐漸擁擠。但PD-1/L1的單藥有效率以及耐藥性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與之聯合用藥的各靶點可以是各藥企的一個新選擇,如:PRMT5、TIM-3、CTLA-4等。
VEGF抑制劑
血管生成幾乎是所有腫瘤發生的必經途徑,VEGF(R)抑制劑往往能夠靶向多個腫瘤適應證。
小分子激酶抑制劑
小分子激酶抑制劑研發周期相對較短,3款已上市,恒瑞的法米替尼和澤璟生物的多納非尼已經申報上市。
單抗藥物
另外,單抗藥物也為各大藥企爭相布局的一款藥物,除去眼科用藥,目前國內上市2款,分別是貝伐珠單抗和雷莫蘆單抗。
貝伐珠單抗:由羅氏研發的一種重組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目前國內加原研已經集齊3家。今年4月,恒瑞該品種已經申報上市。
目前,國內布局該藥的企業超過20家,百奧泰、嘉和等已進展至臨床III期階段。
雷莫蘆單抗:由禮來研發的一種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2拮抗劑,目前該品種國內藥企無獲批。
此外,VEGF(R)抑制劑與PD-1抑制劑的聯合也是國內主流,VEGF(R)抑制劑的研發背后也是各藥企資源整合的推進器。
國內生物類似藥競爭激烈,貝伐珠單抗“2+1”符合集采,恒瑞也即將上市。不久前,信達該品價格已創新低,對于后來的同品種企業來說,拼價格是基本,渠道更為重要。
GLP-1
據統計,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平均增長率為51%,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超過1.1億,位居世界第一。
降糖類藥物百花齊放,其中GLP-1藥物研發走向分為三種:短效注射劑(每天注射)、長效注射劑(每周注射)、口服藥物。
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短效GLP-1受體激動劑有:阿斯利康/三生制藥的艾塞那肽、諾和諾德的利拉魯肽、賽諾菲的利司那肽、仁會生物的貝那魯肽;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有:阿斯利康-艾塞那肽微球、禮來的度拉糖肽、豪森藥業的洛塞那肽;口服的僅有諾和諾德的索馬魯肽。目前,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是當前國內藥企的主戰場,布局超過30家,競爭相當激烈。
二甲雙胍的一線地位,讓GLP-1受體激動劑的國內市場份額一直未能有大幅提升。DPP-4、SGLT-2靶點已經迅速崛起,GLP-1口服藥物或將成為未來研發主流方向。
CD20
CD20是一種疏水性4次跨膜蛋白,該蛋白功能可能涉及調節B細胞活化和增殖。目前典型的藥物為利妥昔單抗(美羅華)。該藥也是羅氏“三駕馬車”之一,1997年在美國上市,是目前全球市場上暢銷的CD20靶向藥物。
2000年,美羅華進入中國市場,獲批適應證為復發或耐藥的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D20陽性III-IV期濾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D20陽性彌漫大B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國內,復宏漢霖的漢利康已上市,近日剛獲批2項新適應證。國內CD20抗體藥物布局也較多,目前,信達生物開發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正處于在審評狀態。另外海正藥業、正大天晴、華蘭生物、麗珠單抗等企業也在對美羅華生物類似藥進行積極開發并注冊申報。
國內布局生物類似藥的企業有約180家,近400個藥物,競爭激烈,主要靶點就有CD20,雙抗賽道布局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TNF、BTK、RNAi、JAK
TNF是自身免疫病的熱門靶點,典型藥物為修美樂。日前,FDA批準了第6款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國內市場也有2款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已經獲批。
國內布局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的企業也不少,其中,正大天晴、君實生物、復宏漢霖、信達4家已經申報上市。
RNAi療法,目前全球獲批上市的僅2款,均來自Alnylam公司,近兩年接連上市。諾華、羅氏、再生元均靠合作協議布局此療法。
BTK抑制劑:伊布替尼市場表現突出。國內目前僅有強生公司的伊布替尼在中國上市,有近10家企業布局,其中百濟神州和諾誠健華已經申報上市。
JAK抑制劑,目前FDA共獲批5款,其中輝瑞的托法替尼、諾華的魯索替尼和禮來的巴瑞替尼已經獲批進入國內市場,前兩款年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
因其對于多個自體免疫領域的潛在療效,各家藥企爭相布局JAK,其中選擇性JAK1抑制劑布局相對擁擠,布局泛JAK抑制劑的公司較少,目前國內進展最快的是恒瑞SHR0302(II期)、澤璟杰克替尼(I期)。
越熱門的靶點賽道越擁擠,越晚進入者未來的市場空間也越小。目前國內藥企積極轉型,隨著生物類似藥和各個靶點的創新藥的快速上市,我國醫藥市場會有進一步的飛躍。(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責任編輯:李碩)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