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大觀園
一、展示目的、內容及科學原理
1、展示目的
展項通過展示不同種類的茶葉及圖文板,讓參與者認識各種茶葉奇特功效,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激發參與者學習茶文化的興趣,領悟茶文化的精神。
2、展示內容
展項由18個可轉動的茶葉罐、12種固定茶葉標本罐、1套茶具模型、茶壺模型、圖文板、展臺構成。
展項裝置有三層轉動的茶罐(共18個),每層茶罐對應裝有6種類型的茶葉(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每種類型的茶葉分別選取3個不同的品種,茶罐上寫有對應茶葉的名稱及相關信息說明。體驗時,參與者轉動某一茶罐,湊近聞一聞,感受茶葉的獨特香味;還可觀察其內茶葉的特征,并了解它的介紹。展項還固定陳列有12種茶葉標本罐,其內設有不同種類的茶葉標本,供觀眾觀賞。
展臺上的1套茶具模型由保護罩隔離,防止觀眾直接觸摸,可保證展項參與的安全性。
展項設置圖文板,介紹茶葉的起源、分類、產地、品種等相關知識。
3、科學原理
唐代陸羽《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茶文化在人類社會文明生活中是一束美麗的花朵。中國作為產茶大國,各地各類名茶比比皆是,為了便于識別茶葉的品質特點,根據加工方式和發酵程度的不同,可將茶葉分為六大類。
綠茶:屬未發酵茶,是以茶樹的新葉或芽為原料,經殺青、揉捻、烘干等工藝過程制成的茶葉,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以綠色為主調。具有抗衰老、降血脂、防動脈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同時具備整腸的功能。
白茶:屬微發酵茶,是指采摘后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具有解酒醒酒、清熱潤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壓減脂、消除疲勞等功效。
黃茶:屬輕發酵茶,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份氧化,形成黃色。黃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防治食道癌。黃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有85%以上,這些物質能殺菌、消炎。
青茶:屬半發酵茶,即制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葉。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代表茶有:鐵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茶。具有能夠抑制齒垢酵素產生的功效,且能夠改善皮膚過敏。
紅茶:屬全發酵茶,以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工藝精制而成,其干茶沖泡后的茶湯和葉底色呈紅色。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具有幫助胃腸消化、去油膩、開胃口、助養生、促進食欲、消除水腫、強壯心肌等功效。
黑茶:屬后發酵茶,成品茶的外觀呈暗褐色,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可分為緊壓茶與散裝茶及花卷三大類。具有補充膳食營養、助消化、解油膩、順腸胃。降脂、減肥、軟化人體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功能。
二、展示及觀眾操作體驗說明
1、展項可同時供多名參與者操作。
2、參與者轉動某一茶罐,湊近聞一聞,感受茶葉的獨特香味,并觀察其內茶葉的特征。
3、參與者通過圖文板了解茶葉的起源、分類、產地、品種等相關知識。
三、展項效果圖及三視圖
(責任編輯:齊桂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