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福制藥:努力做“全球維甲酸專業制造商和臨床應用領導者”
齊魯大地的梁山,是一片豐厚的熱土。如今,在這片熱土上,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中小企業隱形冠軍入庫培育企業——山東良福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福制藥),正走進業界的視野。這家企業的領頭人——公司董事長劉洪亮,自接手企業那天起,就堅守以民族原創成果造福患者的初心,始終堅持以創新推動其核心產品維甲酸走向國際為戰略目標,引領良福制藥以獨特的企業品格、創新的戰略思維實現快速發展。2018年、2019年,良福制藥生產的維A酸片(艾力可)獲評“中國化學制藥行業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制劑類優秀產品品牌”,并獲2019年度山東省醫藥行業“品質魯藥”品牌建設優秀產品稱號。
以創新為主線,良福制藥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已然開啟。3年時間,良福制藥猶如一顆新星,在浩瀚的醫藥星空中發出獨特的光華。
圖為良福制藥科研實驗室。
堅守初心讓民族原創藥物惠民利民
“良藥·致福”,既是良福制藥的企業宗旨,更是其企業品格。它讓新生的良福制藥具備了非同一般的格局和視野,激勵著良福人在生產更多良藥、為民謀福祉的大地上深耕細耘。
“回到家鄉,是因為有能力回饋故土。選擇做醫藥,有原先在醫藥企業工作的前因。但更多的是因為這個行業關乎民生,能以創新成果濟世救人。”對于劉洪亮來說,選擇良福制藥,既是天時地利人和,更重要的是良福制藥20年一直生產的產品——維甲酸。“維甲酸的研究者王振義院士放棄申請專利,只為能以低廉的價格,讓更多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吃上這種藥。”劉洪亮表示,讓他深深折服的,不僅是王振義院士在醫學上為人類作出的卓越貢獻,更是其濟世救人的醫者情懷。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是最兇險、病情惡化最快、致死率最高的一種白血病。如果不及時治療,90%的患者會在半年內死亡,最快的甚至只要幾天。王振義院士自1978年開始,歷時8年,找到了攻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藥物——全反式維甲酸,但他個人并沒有申請專利,而是希望能讓全世界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都能用得起這種藥。維甲酸口服即可,一盒售價僅約為290元,且已被納入醫保,而國際上同品種藥物價格高達600美元以上。
這樣的濟世仁心,深深打動了劉洪亮,也更堅定了他不辜負醫者的初心。“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兇險的疾病,維甲酸是一線治療藥物,患者如果在檢查階段發現疑似M3,第一時間服用維甲酸,能極大降低死亡率。由于患者少,價格低,沒有效益,國內很多企業都陸續退出了維甲酸的生產。但近20年來,良福制藥不管遇到多大困難,都在優先保障維甲酸的生產,保證我國M3患者能及時買到救命藥物,得到及時救治。這也是良福制藥的擔當和情懷。良福制藥也因此得到了廣大患者、專家的肯定和贊揚。”劉洪亮表示,針對困難患者,良福制藥每年會開展慈善救助活動,決不讓我國任何一位M3患者因為買不起藥物而失去治療機會。
然而,一家多年發展緩慢的醫藥企業,要想闖出一片天地,創出產品品牌,應該從何入手?
近兩年,山東省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時期。新舊動能轉換,說到底是一場涉及思想觀念、生產方式、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諸多方面的深刻革命性變革,甚至是顛覆性變革。機遇難得,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良機,錯失了就是危機。
在行業內只是一家小微企業的良福制藥,唯有正視差距,堅守本心,創新創造創品牌,提升提速,才能涅槃重生。
2016年春天,一幅關于良福制藥未來走向的藍圖規劃和一場觀念革命正在一步步展開。
在蘇南工作多年的經歷,讓劉洪亮深刻認識到,發展理念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良福制藥曾是梁山縣工業的一面旗幟,2005年后遇到發展瓶頸。三年前,公司內部矛盾重重,企業面臨生死存亡。2016年,新團隊接手,公司董事會開出的“處方”是,以“持續創新、全員創業、專注主業、行業領先”為發展理念,以全面創新為抓手,開啟良福制藥的二次創業。
創新,先從機制入手。新生的良福制藥全力為所有干事創業者打造一個舞臺,大家可以在良福制藥實現創業夢想。劉洪亮帶領新團隊實行股權激勵,三年來,先后對公司高管團隊、中層管理人員、營銷骨干實施三次股權激勵,充分調動起員工的創業激情。就在實施股權激勵的第二年(2018年),良福制藥全年回款1.02億元,上繳稅金1424萬元,同比增加376萬元,增幅36%。良福制藥銷售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此時,一個宏大的發展愿景,隨著良福制藥的奮起新生躍然而出——培養100個千萬富翁,打造一個100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我們既要通過做大做強企業,為國家、社會作出貢獻。同時,也要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最終引領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就是良福制藥的企業文化,良福制藥不是哪個人的企業,而是大家共同干事創業的舞臺;只要愿意努力奮斗,對企業有貢獻、能創造出價值的人,就有機會成為公司股東。”劉洪亮說。這是良福制藥的宏圖,更是一個醫藥企業家的品格與格局。目前,良福制藥已經啟動赴科創板上市計劃。
創新,亦提升到公司發展戰略層面。談及公司核心產品維甲酸的未來,劉洪亮認為,維甲酸聯合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民族原創成果。不僅如此,維甲酸在治療風濕、血小板減少、實體腫瘤等領域潛在的臨床價值巨大。作為目前國內最主要生產維甲酸的制藥企業,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家生產維甲酸的制藥企業之一,良福制藥只能揚長避短,立足自身特色和優勢,培育核心競爭力。
經過對國內醫藥行業宏觀形勢分析研判,結合良福制藥實際,劉洪亮心中乾坤已定——做“全球維甲酸專業制造商和臨床應用領導者”,通過3~5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努力,把良福制藥發展成維甲酸世界領先者。讓維甲酸聯合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盡管面對招標難、進院難、推廣難等一系列困難,劉洪亮始終堅信“天助自助者”。隨著國家最近出臺的一系列針對短缺藥品的保供穩價政策,他相信這些困難會盡快得到緩解,企業的發展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駿馬不勞鞭。自此,良福制藥開啟了堅守初心,讓民族原創藥物維甲酸最大程度惠民利民的新征程。
2019 年 7 月 24 日,良福醫藥科技產業園區奠基儀式。
走出齊魯以全球視野布局維甲酸國內市場
大視野方有大格局,大格局方有大作為。在一個個戰略布局中,良福制藥努力以大視野和大格局,彰顯出新一代醫藥企業的大作為。
早在2017年8月,良福制藥在上海黃浦區注冊成立了上海良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將其研發中心、臨床醫學推廣中心、營銷中心、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全部轉移到上海。
風從高處來,好風憑借力。把小良福融合到大上海的發展之中,徹底打開了良福制藥的發展格局和發展空間。上海優質的科技、人才、平臺等資源,正契合了新生的良福制藥的迫切需要。在上海設立窗口,提升發展格局,僅是良福制藥大戰略布局中的一點。
一方面,良福制藥可以充分利用上海充足的人才、醫學、醫療資源推動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上海更好的服務和政策優勢助力企業發展。近年來,良福制藥引進高端人才,人事關系、社保關系全部落在上海;很多重要項目的洽談,也是在上海良福完成的。
只有老觀念,沒有老產品。老一輩醫學家的大愛精神、維甲酸巨大的潛在價值和廣闊的臨床前景,就像一個強大的磁場,吸引和驅使著劉洪亮帶領良福人持續創新。
良福制藥創新的目的是走出齊魯,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深挖細耕核心產品維甲酸,為發展賦能。
涅槃重生的良福制藥,圍繞維甲酸的未來,不斷整合人才和科技資源,培育發展動能,進行科技創新,頻發大招的速度、力度與高度讓人驚嘆,引人矚目——國內知名教授、長江學者、“千人計劃”專家齊聚良福制藥,為其新藥研發助力。
良福人的布局不僅于此。今年5月10日,良福制藥在上海成立了維甲酸工程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這是我國首個維甲酸專業研究機構。該公司整合國內所有與維甲酸有關的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工藝質量研究等領域的專家和人才,對維甲酸進行全面深入研究,力爭打造成以維甲酸為主體的世界級創新藥物研發機構。
圍繞維甲酸臨床適應證的拓展,良福制藥積極與臨床機構合作,目前已與上海瑞金醫院、東方肝膽醫院、浙大第一附屬醫院等國內近30家三甲醫院合作開展了維甲酸適應證的研究。
“近3年,公司沒有分紅,實現的利潤全部投入發展。”據良福制藥總經理馮強介紹,自2016年劉洪亮接手良福制藥以來,新團隊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從未間斷。目前已經完成研發投入3000萬元,固定資產技改投入近2000萬元。未來3年,良福制藥還將在研發上投入5000萬元~8000萬元。最近兩年,良福制藥陸續通過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和山東省級技術中心認證等9個科技平臺的認證,獲得10項專利,公司的科技實力大大增強。
唱好戲需要好舞臺,大作為需要大平臺。一個個高水平研發平臺,打開了良福人的視野,壯闊了良福人的胸懷。開放是一種發展方式,更是一種思維方式。良福人從三年前的窄視野、小格局中解放出來,把企業發展融入山東省乃至全國,不斷提高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為實現做“全球維甲酸專業制造商和臨床應用領導者”的戰略規劃籌謀布局。
落地有聲建立皮膚特色診療聯盟彰顯良福情懷
一些重要的歷史節點,標注時間的分量,銘刻前行的坐標。對于良福制藥來說,2016年5月以后的每一天,都激蕩著創新的活力,涌動著發展的春潮。
維甲酸除了可以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外,還對治療銀屑病等皮膚病具有效果。從2018年7月開始,良福制藥進行了銷售模式的轉型探索,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銀屑病單病種的診療科研中心,面向基層皮膚專科診所,成立了“良福皮膚特色診療聯盟”,并且聘請了國內知名專家教授擔任首席醫學專家,研究制定規范的治療方案并在聯盟體系內推廣,提高基層診所醫生的診療水平,使廣大銀屑病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國內知名專家的治療方案。
“良福皮膚特色診療聯盟”堅持以客戶為導向,企業經營模式由過去簡單的生產銷售藥品轉變為推廣規范的治療方案,在帶動公司藥品銷售的同時,實現整個醫藥產業鏈條的多方共贏。良福制藥,也正在由傳統醫藥生產銷售企業向全國性單病種診療聯盟現代化平臺企業轉變。
截至2019年9月30日,“良福皮膚特色診療聯盟”已達成聯盟合作397家,日服務患者數量達2000人。該聯盟通過行之有效的幫扶方式,為基層醫療單位賦能,造福越來越多的患者。
“良藥·致福”。良福制藥為解決農村銀屑病患者規范治療探索出一條新路,更為新醫改、分級診療,貢獻了“良福方案”和“良福模式”。
這是良福情懷,更是一家企業和一位企業家,在社會責任感推動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良心做良藥,并時刻不忘回饋和報效社會的家國情懷。
最是情懷動人心。如今的良福制藥,已步入良性發展快車道。2019年7月24日,“良福醫藥科技產業園”項目順利開工建設,廠區規劃總面積約200畝,計劃總投資3億元,規劃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計劃按照FDA要求,高標準建設生產口服固體制劑、外用激素類膏劑、外用非激素膏劑、功能性食品及醫療器械生產線及配套科技創新中心等設施。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8億元,年利稅2億元。
良福制藥,未來正來。
(本文作者為梁福成,圖片由良福制藥提供)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