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年輕人心理健康危機加劇 心理困擾更加普遍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4日報道,美國心理學會一項最新報告顯示,美國年輕人正日益陷入心理健康危機。目前,美國有10%到13%的年輕人表示,他們經歷過某種形式的心理健康問題——從間歇性的心理困擾到抑郁癥和自殺念頭的癥狀。根據癥狀種類的不同,這些比率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47%到71%。研究的主要作者認為,文化趨勢可能是罪魁禍首。
基因使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但外部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和更深層次的心理。許多心理學家懷疑,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更多借助網絡,而非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可能是部分原因。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教授吉恩?特溫格博士(Jean Twenge)的著作《iGen》探討了這個問題。她說:“與老一輩相比,過去10年的文化趨勢可能對年輕一代的情緒障礙和自殺相關后果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還有許多專家指出,心理健康問題、欺凌和網絡欺凌的增加趨勢反映了智能手機使用的增加。例如,在2005年,8.7%的青少年報告的癥狀與重度抑郁癥一致。而到2017年,這一數字躍升至13.2%,增幅超過一半。18歲至25歲的年輕人患抑郁癥的比例上升得更快,2017年感到絕望和沮喪的人比2009年多63%。
抑郁本身就會使人衰弱,也是導致自殺和自殺念頭的一個風險因素。2008年至2017年間,18至25歲的年輕人中,有自殺想法或“其他自殺相關結果”的人數增加了47%。在2017年調查的一個月內,13.1%的年輕人說他們經歷過“嚴重的心理痛苦”,比2008年增加了71%。
特溫格博士說,新的調查結果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趨勢形成了鮮明對比。她解釋說:“這些趨勢在26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并不明顯,甚至根本不存在。這表明情緒障礙的代際轉變,而不是所有年齡段的總體增長。”“這些結果表明,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了解數字化交流與面對面的社會互動如何影響情緒障礙和自殺相關的結果,并為更年輕的群體開發專門的干預措施。”“年輕人無法改變自己的基因或國家的經濟狀況,但他們可以選擇如何度過閑暇時間。”
特溫格博士建議青少年和年輕人少看手機,多睡覺,并強調有必要讓智能手機遠離床。她說:“總的來說,確保數字媒體的使用不會干擾對心理健康更有益的活動,比如面對面的社交互動、鍛煉和睡眠。”(實習編譯:趙文錦 審稿:劉洋)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