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躲不過的敵人---高福院士帶你探究流感病毒的前世今生
很多人是從去年2月那篇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才開始知道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別的。而2019年的年初,最冷的不是第一場雪,是“流感大暴發”。你周圍有人得了流感嗎?你真正了解病毒嗎?
流感病毒,看似微小的生命,這么多年來和人類糾纏不清,常常幻化出各種形態,迷惑和躲避人類的追蹤,卻又突然一陣旋風,把一遭遭劫難刮向人類世界。傳染病沒有國界,病毒“旅游”無需簽證,流感病毒甚至跨種傳播,早已突破了國家和地域限制,是盤旋在地球大氣層中的一個“幽靈”。
流感,是躲也躲不過的敵人……
既然躲不過,那就通過一本通俗易懂的流感科普圖書《流感病毒——躲也躲不過的敵人》來走進流感病毒的微觀世界探個究竟。
流感還需對癥用藥
據該書責任編輯、科普出版社高立波介紹,《流感病毒——躲也躲不過的敵人》自2018年12月出版以來,預售10天1萬冊已售罄,首月便重印,如今已經準備第四次印刷。這對科普著作來說,是相當好的成績了。
該著作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領銜創作。過去的2018年,是1918年全球大流感暴發后的第100年,該書也是對全球大流感暴發100年的銘記。
這本書帶領讀者從流感的歷史、疾病的發展、免疫和健康、生命和進化、社會和國家、全球與人類的角度層層遞進,通過十章的內容,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的知識。
人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病毒、蛋白質、核酸……一件件復雜而精密的身體零件蕩出一片片“生命漣漪”。該書中涉獵的內容包括H7N9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寨卡病毒等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病毒,還有對電子顯微鏡、核酸擴增技術、CRISPR魔術剪刀手、CAR-T免疫療法等觀察病毒的醫療設備設施和抵御病毒的生物技術介紹。
通過以上簡短的介紹,可以看出這本書其實有非常多的生物學和醫學專業術語。高立波坦言,可能很多非專業讀者讀起來會感到新奇,“但會沉浸在閱讀后的收獲中”。
書中介紹,我們所熟知的普通感冒通常分為“細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細菌性感冒”常常因細菌感染引起,人類發明抗生素以來,憑借其抗感染功效戰勝細菌;“病毒性感冒”則由病毒感染引起,鼻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等都是引起普通感冒的病原體,這類病毒一般情況下,會被人體免疫系統所識別和消滅,盡管沒有特效預防或治療藥物,通常人感染后也會痊愈。
除了普通感冒流感對人體危害更大。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流感病毒入侵細胞后,產生復雜的細胞病變效應,致使宿主細胞蛋白質合成下降,引起細胞損傷或細胞凋亡,破壞人體細胞功能,甚至影響到組織器官發生病變,嚴重時機體會因功能衰竭而死亡。
“人們常常存在誤區:一旦感冒,先抓一把抗生素。然而,抗生素類藥物的對象是細菌,病毒性感染則需要對癥用藥。”在書中介紹了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對于流感的治療基本原則主要分為三類:對癥治療、抗病毒治療和重癥治療。”
“科學普及實際上也是服務于人民的一種方式,科普作品是為了傳播科學的思維、科學的知識、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成果、科學的精神。”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副研究員、該書作者之一劉歡說。
變被動為主動
因為導致的病情兇險,流感治療要“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其實在“四早”之前,還可以更早,手段就是疫苗。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病毒樣顆粒疫苗,人類研制成功的“疫苗”,無不遵循“以毒攻毒”的理論,求索于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間。書中介紹,“因為流感病毒有突變率高、傳播速度快、致病性強等特點,全球將致力于研制出覆蓋亞型多、保護時間長、免疫功效好的廣譜流感病毒疫苗”。
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2012年,中東再次出現一種新型莫斯(MERS)冠狀病毒;2013—2015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發;2015—2016年,巴西發生寨卡病毒流行;2017年,安哥拉和巴西暴發黃熱病流行……這些事件的發生說明,人類很難預料下一次新發和再發傳染性疾病的暴發,以及病原的身份種類、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2018年,注定將成為病毒學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全球病毒組計劃(The Global Virome Project)將描繪出全球病毒譜,讓未知的成為已知,讓被動成為主動。
“全球病毒組計劃可能促進人們開發病原體發現技術,提供大量可公開訪問的數據并得到意想不到的發現”,它還可能極大地提高鑒別出脆弱人群和阻止全球流行病的能力。
人類與病毒的關系
很多病毒難以杜絕是因為其宿主不僅是人類,遷徙的候鳥、都市的家禽、洞穴的蝙蝠、沙漠的駱駝和雨林的蚊蟲,都是某種類型病毒的宿主。我們人類為了戰勝病毒和病毒性疾病,開展實驗活動去破解病毒的奧義,這一過程中,會不會有意或無意增加了自然病毒和非自然病毒擴散的風險?如何看待人類與病毒之間的關系?
面對以上問題,書中作出了詳細的闡述。“從進化論來看,人類跟病毒相比較,肯定是病毒存在的時間更久,它的結構比人類要簡單得多,如此看來,到底是人類侵略病毒還是病毒給人類帶來災難?病毒甚至無法自我‘獨立’存活,但是人類拼命想逃離宿主的‘宿命’,對病毒圍追堵截。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也是我們應該去思索考量‘和平’開發的時候了”。
人類一邊敬畏“自然的邊界”,一邊積極尋找對抗病毒的武器。
病毒與微生物、病毒與人類、病毒與環境這些謎題將慢慢被解開,人類是主題核心。“結構單純的病毒,唯一的目的就是生存,可是人類也要生存,需要體內億萬的細胞共同作用,還要體內的微生物細胞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了寄宿在細胞不致病的病毒。”但同在一個時空,“無論如何,人類所擁有的地球資源和創造的璀璨文明,都是來自地球的恩賜和大自然的呵護”。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