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檢查能揪出肺癌
肺癌是國人生命健康最大的威脅之一。2018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肺癌在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中,均排名第一。大量臨床和實驗研究發現,早期肺癌如腺體原位癌的預后較好,但大多數患者在就診時已屬晚期,由此造成了肺癌患者的低生存率。
肺癌的早期癥狀較少,若想早發現,需借助一些有針對性的檢查手段,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影像學檢查。這是目前臨床診斷肺癌的最重要方法,包括X線、CT和PET/CT等。X線檢查是醫院最常見的篩查手段,因其射線量較CT小且價格便宜,常作為肺癌初篩的手段之一。但X線的分辨能力有限,對早期肺部小結節的診斷敏感性不高,很可能會遺漏部分病例。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臨床上會用肺部CT進行肺癌篩查。該項檢查可發現較小的肺部結節,并對其生長部位、形態、密度及是否伴有鈣化都有詳細描述,可幫助醫生更好地評估肺部結節的良、惡性,同時為患者今后的隨訪提供一定依據。PET/CT是同時具有CT和PET圖像融合技術的設備,這項檢查不僅能夠篩查肺癌,對肺癌的診斷、分期及療效評價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還能對全身其他臟器是否也出現腫瘤有篩查和診斷價值。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選擇PET/CT檢查。
第二,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是經人體氣道進入肺部直接觀察其結構的技術。該項技術通過電視監視器直觀氣管和支氣管黏膜的病變,在發現異常腫塊的同時,可直接獲取活體組織進行病理檢測。氣管鏡腔內超聲包括凸探頭和圓徑探頭兩種。凸探頭氣管鏡可用于肺門及縱隔淋巴結,以及與支氣管毗鄰的縱隔病變取活檢;圓徑探頭臨床上多用于肺周邊病灶的成像。大量臨床研究發現,氣管鏡腔內超聲可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率。
第三,血液檢測。這是一種通過化驗血清腫瘤標志物來判斷是否患有惡性腫瘤的方式。這些標志物廣泛存在于惡性腫瘤,或是為腫瘤細胞生長提供輔助的物質中,能反映腫瘤的發生、發展階段。不過,腫瘤標志物在不同個體中差異較大,血液中標志物水平的高低,不能完全說明是否患有肺癌,臨床診斷仍需結合癥狀綜合評價。
還有一些前沿技術,尚在研究摸索中。痰液檢測是通過痰標本進行癌細胞篩查的方法,但由于標本與疾病的部位、病灶大小、患者咳痰的能力及處理方式等相關,敏感度相對較差,需要聯合其他技術共同診斷。呼出氣檢測是近年新出現的技術,通過比對人們呼出的氣體成分,研究人員發現肺癌患者呼出的氣體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發生了明顯改變,以此為基礎,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診斷肺癌。
總之,所有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齡50~74歲,吸煙量達到每年20包以上或戒煙不足15年,有放射暴露、職業暴露、肺癌家族史、慢性肺疾病史、腫瘤史者,應做到及時、規律檢查,有助于肺癌的早診。(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 羅 雯 主治醫師 王 慧)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