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烘干工藝有助于農產品及中藥材加工精細化發展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針對生產管理粗放、靠天種收,產量低、質量差的現象較普遍,缺乏對藥材綜合利用的整體規劃,地道藥材的開發和利用不充分,加工方式多數處于粗加工狀態等國內家產品及中藥材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成立考研組,在博士生導師楊魯偉研究員帶領下,魏娟博士、董建高級工程師、張沖博士、陳嘉祥博士、苑亞博士等人深入全國部分特色農產品及中藥材種植重點地區(安徽、河南、山東、江西、云南、東北、新疆等)進行了深入的考察調研。
調研組對國內特色農產品及中草藥所存在的問題及亟需的科技支撐進行了總結和剖析:種植過程機械化程度低,化肥、農藥的使用缺乏科學指導,導致中草藥種植成本高、品質均一性差、農殘超標;采用燃煤烘干、硫磺熏干等原始的、落后的加工方式造成中藥材硫超標、品質下降、等級下降,并最終導致中藥材進入不了高端市場,降低了藥農和藥商的收益,導致藥農種植積極性降低;中草藥加工仍然停留在粗加工階段,加工過程中低品質藥材幾乎被完全廢棄,整個中草藥產業還主要停留在農業和商業領域,產業鏈較短、對政府稅收貢獻不明顯。以上問題對藥農、藥商和政府推進中草藥行業發展的積極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傷:中草藥的種植面積擴大不明顯;粗加工模式沒有得到明顯的改觀;針對中草藥的科技資金投入較低,科技貢獻率提升不足。
針對以上幾個方面,楊魯偉研究員說:“要解決國內農產品中藥材目前發展的迷惑和困局,一是加強種子種苗的提存復壯和優良品種選育工作,提高中藥材品質均一性;二是引進高效、低毒、無污染的雜草、病蟲害防控技術,解決中藥材中農殘、重金屬超標問題;三是制定中藥材綜合利用整體規劃,開發低品質藥材提質增效新技術,杜絕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解決野生資源消耗速度過快等一系列問題;四是積極開發針對藥農的技術培訓,提升中藥材栽培和加工過程的科技含量。作為國內干燥領域的頂尖專家,楊魯偉研究員又在中藥材烘干方面給出了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并對農特產品進行綠色干燥加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圍繞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貧困地區長遠發展,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創新機制,著力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著力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及中藥材精細化加工,著力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及中藥材供應水平和質量,著力推動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加快發展,在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產業鏈各環節打通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推動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融入全國大市場。根據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中藥材要摒棄傳統落后的燃煤、硫磺熏等烘干方式,采用可以提升質量、防污染的綠色節能烘干技術——熱泵干燥工藝技術,以實現中藥材加工從粗放式向精細化發展的轉型。
針對中草藥種植過程中成本高、產量低、品質均一性差的問題,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曹坳程課題組歐陽燦彬博士說:“引入土壤熏蒸技術,將雜草、病、蟲害等農業生產過程耗費人力較大、易造成殘留的環節提前至中草藥種植之前,節約成本、提高安全性;加強生物防控技術,通過不同藥材之間的套種實現對雜草和病蟲害發病率的有效減弱,延長土壤熏蒸技術的有效時間。”
中草藥精深加工作為提高藥農收入、增加藥企收益、提升政府稅收的重要手段,調動各方積極性的內在驅動力、增加中草藥產業科技貢獻率的重要體現已經成為中草藥行業所急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針對中草藥精深加工環節,中科院理化所劉家磊博士強調:1、加強對粗加工中藥材的分級,保障優極品在高端市場和海外市場的銷售;2、開發藥食同源性中草藥的深加工技術,提高此類中草藥在食用過程中的方便程度、安全性和有效性;3、開發低品質中草藥以及中草藥粗加工過程中的廢棄物的深加工技術,將此類產品應用于抗生素替代、果蔬保鮮、純植物日化產品等領域。
農產品中藥材精深加工是指在粗加工、初加工基礎上,將其營養成分、功能成分、活性物質和副產物等進行再次加工,實現精加工、深加工等多次增值的加工過程,是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優化供應鏈、構建利益鏈的關鍵環節,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力量。而綠色節能環保的烘干技術——熱泵烘干工藝技術的培訓、推廣與普及對于促進農產品中藥材加工精細化發展有著積極的助推作用,2019年國內農產品中藥材加工也必將實現精細化深入發展。(李佳)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